万绳楠 整理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2007年04月01日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是万绳楠整理陈寅恪老先生的笔记而成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该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为主题,涵盖了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虽然书籍无法完全还原陈寅恪先生的精彩论述,但整理者尽力保留了原貌,使得读者依然能够领略到陈先生的学识与思想。 该书首版由黄山书社于1987年4月出版,而贵州人民出版社则推出了新版。无论是首版还是新版,该书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被认为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对于历史爱好者和学者来说,阅读该书不仅可以了解历史知识,更可以感受到陈寅恪先生的学术魅力。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
1.1 曹魏皇室的阶级性
观点:曹魏皇室出身于较低的社会阶层。
论据:曹操虽出自曹嵩这个门第不高的家庭,但他凭借能力获得高位。
1.2 蜀汉皇室的阶级特点
观点:刘备虽声称汉朝皇室后代,但其社会地位并不高。
论据:刘备长期流离失所,没有稳固的社会基础。
1.3 孙吴皇室的江东地域性
观点:孙吴皇室在江东有较强的地方根基。
论据: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与江东大族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士族
2.1 门阀士族的兴起与发展
关键点:九品中正制的实施与门阀士族权力的增强。
影响: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占据主导地位。
2.2 南北朝士族的差异
观点:南朝士族渐趋衰落,北朝士族相对稳定。
原因:南朝政治动荡,而北朝士族与鲜卑贵族结合更为紧密。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的选举制度
3.1 九品中正制的形成与演变
关键点:中正官的设置与品评标准的确立。
问题:中正制导致门阀士族的权力进一步强化。
3.2 科举制度的萌芽与挑战
观点:科举制的出现开始挑战门阀士族的政治垄断。
发展:隋代及唐代科举制的完善与推广。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关系
4.1 鲜卑与汉族的融合问题
论点:鲜卑与汉族的融合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政策措施: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与民族矛盾。
4.2 北方民族的南迁及其影响
关键点:北方民族的多次大规模南迁。
社会影响:对南方经济的开发与社会结构的改变。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的学术思想与文化变迁
5.1 清谈玄学的兴起与影响
文化现象:清谈成为士族阶层的一种风尚。
哲学影响:玄学对后世哲学思想的深远影响。
5.2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本土化
关键点: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迅速传播。
中国化进程: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