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涛、刘青峰 / 法律出版社 / 2011年01月01日
《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是金观涛和刘青峰的重要著作,该书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了1840至1956年间中国社会的宏观结构变迁。作者们挑战了海内外普遍的观点,即认为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变迁是传统社会的断裂。相反,他们提出了中国社会在变迁中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结构的观点,这种结构既包含了传统的元素,也吸收了现代的因素。书中详细分析了中国社会在这一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揭示了中国社会在开放中不断适应、调整、发展的过程。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以及探索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引言
关键点
背景介绍:中国社会历经长期的历史变迁,保持着超稳定的社会结构。
问题提出: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如何适应并转型。
研究方法:采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方法,探讨社会的宏观结构与微观行为的互动。
第二章: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概述
关键点
家国同构:中国社会的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家族是国家的原型。
儒家文化:作为社会整合的文化基础,强调道德教化和社会秩序。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士人进入官僚体系,实现社会流动。
第三章:超稳定结构的形成与特点
关键点
中央集权:皇权为核心的政治结构,保证国家对资源的控制和分配。
乡绅自治:地方政府依靠乡绅进行基层管理,形成官民之间的缓冲地带。
价值一元化:儒家价值观作为官方意识形态,促进社会成员的思想统一。
第四章:西方影响下的社会变迁
关键点
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入侵打断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发展进程。
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引进西方科技和军事技术强化国家力量。
百日维新:短暂的改革尝试,虽未成功,但促进了思想解放。
第五章:清末至民国的社会转型
关键点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政体,但未根本改变社会结构。
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对传统价值观提出质疑,提倡科学与民主。
军阀割据:政治分裂时期的混乱状态,加剧了社会矛盾。
第六章: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关键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通过土地改革和武装斗争,建立新中国。
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机制,逐步放松对社会的全面控制。
第七章:结论
关键点
变迁与连续性的张力: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发生巨大变化,但传统文化和某些结构特点依然保持。
未来的挑战: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持社会稳定与发展,仍需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