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9年11月01日
《浮生取义》一书由吴飞所著,深度解读了华北某县自杀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书中挑战了传统观念中“舍生取义”的必然联系,提出了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进退得失来追寻和坚守自己的“义”。吴飞通过丰富的田野调查和深入的文化分析,揭示了自杀现象背后复杂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他强调,理解自杀不仅仅是理解个体的绝望行为,更是理解一个社区、一种文化对于生命和死亡、对于道德和价值的独特诠释。这本书不仅为我们理解自杀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我们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和转型提供了深刻的洞见。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言
小节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自杀现状:华北某县近年来自杀率上升。
文化影响:探讨当地文化如何影响自杀行为及背后的社会伦理价值观。
小节2:研究方法与视角
定性研究:采用田野调查、访谈等方法深入地方文化。
文化解读:从文化相对主义视角分析自杀现象的多重意义。
第二章:华北某县的社会文化背景
小节1:历史变迁与地方特色
历史沿革:从历史时期到近现代的社会变迁。
地方文化: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及其对社群生活的影响。
小节2:家庭与性别角色
家庭结构:传统大家庭观念与现代家庭结构的张力。
性别规范:女性地位的变化及其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
第三章:自杀的形态与分类
小节1:自杀的类型
情感型自杀:因感情挫折而导致的自杀行为。
压力型自杀:因生活压力或其他外部因素导致的自杀。
小节2:自杀的特点
季节性:某些季节(如春节前后)自杀率较高。
年龄与性别特征:年轻人、中老年人和女性的自杀特点。
第四章:自杀的社会文化解释
小节1:面子与荣誉观
名誉系统:如何在社区中维护个人的脸面和家族的荣誉。
面子观念:面子如何成为个体行为的驱动力,包括极端情况下的自杀。
小节2:牺牲与抗争
家庭牺牲:为家庭利益而做出的牺牲,有时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社会抗争:自杀作为一种对社会不公或生活困境的抗议形式。
第五章:结论与反思
小节1:研究发现总结
文化影响:当地文化和社会结构是自杀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提出基于文化理解的自杀预防和干预措施。
小节2: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研究方法反思:本研究的局限性,如样本代表性等。
研究方向展望:建议未来研究可以从更广泛的文化角度深入探讨自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