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足立启二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24年03月01日
《明清中国的经济结构》一书由日本学者足立启二所著,深入剖析了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演变趋势和特点。书中重点关注农业经济的发展,包括耕地扩张、农作物品种改良、农产品与肥料的商业化以及农业经营的集约化等方面。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研究,作者揭示了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以及其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本书还涉及其他经济领域的发展情况,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全面而生动的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画卷。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明清经济史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背景**: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其经济结构在多个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
**目的**: 通过分析明清时期的经济现象,探讨这些变化背后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
1.2 研究方法与范围
**方法**: 结合历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方法,对明清经济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范围**: 主要集中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等经济活动。
第二章:明清农业经济的发展
2.1 农业生产力与耕作技术
**耕作技术进步**: 如农具的改进、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
**作物多样化**: 经济作物的种植如棉花、烟草等的推广。
2.2 土地制度与农民经济生活
**土地私有化**: 土地逐渐集中于少数地主手中。
**租佃关系**: 土地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形成租佃制。
2.3 农业经济与市场关系
**市场化程度提高**: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价格机制的影响**: 市场供求关系对农产品价格起决定性作用。
第三章:手工业的兴起与变革
3.1 手工业部门的扩展
**新行业的出现**: 如纺织业、瓷器业等的发展。
**技术进步与创新**: 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3.2 手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农闲兼业**: 在农业生产之余进行手工业劳动是常见现象。
**原料与服务提供**: 农业为手工业提供了原材料和市场。
3.3 手工业产品的市场流通
**国内贸易**: 手工业品通过运河、陆路等多种方式在国内广泛流通。
**对外贸易**: 部分手工业品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第四章:商业网络的拓展与金融市场的发展
4.1 商业组织形式的变迁
**行会的兴起与影响**: 行业内部的自律和规范对商业行为有重要约束作用。
**会馆与公所**: 不同地域商人组织的建立,加强了商人的团结与合作。
4.2 市场体系的建设与管理
**集市与城市的连接**: 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
**市场监管**: 政府对市场进行规范和监管,保证市场的公平与秩序。
4.3 金融业的兴起与票据使用
**钱庄与票号的兴起**: 提供了汇兑、借贷等金融服务。
**金融工具的创新**: 如银票、汇票等的广泛应用,增强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第五章:对外贸易的结构与影响
5.1 对外开放的港口与城市
**贸易港口的开辟**: 广州、厦门、宁波等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城市化进程加速**: 港口城市因贸易而迅速发展。
5.2 外贸中的优势商品与贸易结构
**出口商品的主导地位**: 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进口商品的多元化**: 从奢侈品到日常用品,进口商品种类繁多。
5.3 对外贸易对经济结构的深远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 对外贸易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观念的转变**: 开放的国际环境促使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