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霍华德·贝克尔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24年04月01日
《局外人:越轨的社会学研究》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霍华德·贝克尔所著,深入探讨了什么样的行为被定义为正常或不正常。书中以生动的实例揭示了社会标签和认知如何影响我们对个体行为的解读。比如,一个人在马路上边打手势边自言自语,若无耳机可能被认为异常,但看到耳机后则可能被理解为在打电话,从而变得“正常”。贝克尔强调了社会环境和社会共识在塑造我们看待越轨行为时的关键作用。这本书不仅是对越轨行为的深入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新视角,挑战了我们对于“正常”与“不正常”的固有观念。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越轨行为的界定
1.1 社会规范与越轨行为
关键点:社会规范是维持社会秩序的行为准则。
内容:阐述了什么是社会规范,它们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影响个体行为。
观点:越轨行为是对社会规范的违反,是社会秩序的挑战。
1.2 越轨的类型学
关键点:越轨行为可以根据严重程度、频率和意图分类。
内容: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越轨行为,如犯罪、失范和违规行为。
观点:不同类型的越轨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和个体所承受的后果不同。
第二章:标签理论
2.1 标签的过程
关键点:标签是社会对越轨者的一种定义过程。
内容:探讨了如何通过对个体的行为贴标签而将其定义为越轨者。
观点:这一过程不仅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也会导致进一步的越轨行为。
2.2 反应效应与次级越轨
关键点:个体的越轨行为会受到社会反应的影响。
内容:分析了社会对越轨行为的反应如何加剧个体的越轨倾向。
观点:标签化会导致“次级越轨”,即个体内化标签并以此指导其行为。
第三章:社会控制与越轨
3.1 社会控制的功能
关键点:社会控制是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的机制。
内容:讨论了社会控制的不同形式和功能,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
观点:有效的社会控制可以预防越轨行为的发生。
3.2 越轨与社会控制的互动
关键点: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越轨行为的发展。
内容:探讨了个体在面对社会控制时的行为和认知反应。
观点:在某些情况下,社会控制可能会推动个体走向更加极端的越轨行为。
第四章:文化、亚文化与越轨
4.1 文化冲突与越轨
关键点: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个体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越轨行为。
内容:分析了文化冲突如何影响个体的价值观和行为。
观点:文化冲突可能导致个体在一个文化中被视为越轨,而在另一个中却不会。
4.2 亚文化与越轨行为
关键点:亚文化提供了对抗主流规范的替代性行为模式。
内容:探讨了亚文化如何影响其成员的越轨行为。
观点:某些亚文化可能鼓励或至少宽容某些类型的越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