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托马斯·库恩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24年01月01日
《结构之后的路》是托马斯·库恩晚年的重要作品,汇集了他的哲学论文和自传性访谈。这本书不仅展现了库恩对《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观点的深入拓展与反思,更针对外界对其理论的批评和误读进行了有力的回应。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库恩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在科学哲学领域的独到见解。库恩以深邃的思考和细腻的笔触,探讨了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外在条件,为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和进程提供了新的视角。这本书不仅对于哲学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对于广大对科学哲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科学革命的哲学
1.1 科学革命的结构
**关键点1**: 库恩认为科学革命不仅仅是新知识的积累,而是范式的转变。
**关键点2**: 范式转变是科学家共同体接受新理论的过程。
**关键点3**: 科学革命导致了世界观的根本变化。
1.2 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批判
**关键点1**: 逻辑实证主义忽视了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学维度。
**关键点2**: 库恩强调科学知识的构建不只是逻辑推理的结果。
第二章:范式与方法
2.1 范式的定义与应用
**关键点1**: 范式是一套关于科学研究和理论的信念系统。
**关键点2**: 范式决定科学家如何看待数据和解决问题。
2.2 方法论的挑战
**关键点1**: 传统的科学方法论无法解释科学革命的现象。
**关键点2**: 库恩提出了“不可通约性”的概念,指出不同范式的科学家无法完全理解彼此的理论。
第三章:科学史的再解读
3.1 科学发展的非线性
**关键点1**: 科学史不是单纯的线性进步,而是包含许多非连续性的革命。
**关键点2**: 科学发展中的“预设框架”决定了科学共同体的接受倾向。
3.2 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
**关键点1**: 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和文化的因素密切相关。
**关键点2**: 科学家的工作受限于他们所处的历史和社会环境。
第四章:科学与人文
4.1 科学与艺术的对立统一
**关键点1**: 科学与艺术在追求真理和美感上有共通之处。
**关键点2**: 科学革命与艺术创新都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4.2 科学的社会责任
**关键点1**: 科学家有责任审视其研究对社会的影响。
**关键点2**: 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应服务于人类的福祉。
第五章:自传性反思
5.1 科学与哲学的交汇
**关键点1**: 库恩的个人经历影响了其对科学和哲学的理解。
**关键点2**: 哲学的研究帮助其深化了科学革命的分析。
5.2 学术生涯的回顾
**关键点1**: 库恩的学术生涯是对科学本质不断追问的过程。
**关键点2**: 结构之后的路, 是对科学史、科学哲学以及科学社会学贡献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