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平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24年01月01日
《科举与士林风气》一书由王炎平所著,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士林风气的相互关系。书中揭示了古代士人在科场和官场中的命运与心境,他们在追逐功名的道路上,既怀揣理想,又常感无奈与彷徨。科举官僚制度不仅影响了古代社会的政治格局,更在深层次上塑造了士林文化和社会风气。此外,作者还反思了科举制废除百余年后,在从古代向现代社会演进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审视和评价这一制度的历史作用。本书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与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反思传统与探索创新的视角。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科举制度概述
1.1 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隋唐时期,为了打破门阀士族对知识的垄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政府。
发展:宋明清三代,科举制度逐渐成为国家选官的主要途径,考试内容和形式不断完善。
1.2 科举制度的作用与影响
作用:提供了一条相对公平的上升通道,激励了士人学习的风气。
影响: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人事制度、教育制度和士林风气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章:士林风气的形成与发展
2.1 士林风气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士林风气是指士人在科举制度下形成的一套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特点:重儒学、好礼义廉耻、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2.2 士林风气的历史演变
隋唐时期:初步形成,士人开始注重个人学识与品德。
宋元明清: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士林风气更加鲜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
第三章:科举与士林风气的互动关系
3.1 科举制度对士林风气的影响
选拔机制:科举考试的标准影响了士人的学习与价值观取向。
仕途前景:科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士人的社会地位和前程。
3.2 士林风气对科举制度的反作用
道德约束:士人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对科举制度的公正性有所促进。
知识革新:士林中的学术讨论和创新推动了科举考试内容和方法的变革。
第四章:科举与士林风气的社会影响
4.1 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资源分配:科举考试引导了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内容的侧重。
教育理念更新:士林风气的变化促使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创新。
4.2 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
晋升途径:科举制度为社会下层提供了晋升的机会,促进了社会流动性。
社会结构:士林风气的普及深化了社会的等级意识和职业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