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祥 / 岳麓书社 / 2023年09月01日
《苏轼的朋友圈》一书深入剖析了这位古往今来最受欢迎的文人的生活与人际网络,展现了他乐观豁达的人生观。苏轼的魅力源于他的人格独立与思想自由,无论遭遇多少磨难,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他的名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彰显了他的平等观念和包容心态。尽管在人生中不乏敌人,但苏轼却以宽广的胸怀化解恩怨,与众多友人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通过了解苏轼的朋友圈,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位伟大文人,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和生活智慧,从而受到启发,学会以更加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苏轼的生平
1.1早年经历
书香门第:出生于四川眉山,家族世代读书人。
科举之路:年少成名,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并取得优异成绩。
兄弟情深:与苏辙关系密切,两人一同参与科举、入朝为官。
1.2仕途生涯
王安石变法:初入官场即面临王安石变法的争议。
地方官生涯:历任多地官员,勤政爱民,政绩显著。
乌台诗案:因诗文遭诬陷,历经磨难贬谪至黄州。
1.3晚年生活
流放与归来:晚年被流放至海南等地,后获得平反北归。
文学创作:流放期间文学成果丰硕,写下众多名篇佳作。
离世:病逝于常州,享年六十五岁。
第二章:苏轼的朋友圈
2.1欧阳修
师徒情谊:欧阳修是苏轼科举考试的考官之一,对苏轼有知遇之恩。
文学交流:两人经常诗词唱和,共同探讨文学创作。
2.2王安石
政治对立:虽同朝为官,但两人在政治上理念完全相反。
文学尊重:尽管政见不合,苏轼对王安石的文学才华仍给予高度评价。
2.3苏辙
手足情深:苏辙是苏轼的弟弟,两人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
政治同盟:在政治上也常常互相呼应,形成一定的同盟关系。
**文同**、**曾巩**等:都是苏轼在文学上的知己好友,经常诗文往来。
**黄庭坚**、**米芾**等:书画界的友人,共同探讨艺术创作。
2.4其他朋友
第三章:苏轼的社会影响
3.1文学创作
豪放派代表:苏轼开创了宋代文学的豪放派风格。
作品多样性:诗歌、散文、书画等领域均有卓越成就。
3.2政治思想
改革观念:虽然反对王安石变法,但苏轼也有自己的政治改革理念。
民本思想:强调百姓利益,认为政治应以人为本。
3.3人格魅力
豁达乐观:面对逆境能够保持乐观态度,影响后人。
文人风骨:坚守文人墨客的节气和风骨,为后世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