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2021年11月01日
《法治的细节》是由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撰写的一本法律随笔。本书集结了罗翔教授近两年对法治与社会的深刻观察,通过解读热点案件,思辨法治要义,展现了作者对法治精神的独到见解。书中不仅探讨了法理问题,还聊及读书与生活,呈现了一位法学专家的人文关怀。罗翔教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为我们揭示了法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及其实践中的细节。这本书既适合法律专业人士深化对法治的理解,也适合普通读者增强法治意识,是一本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的佳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一、法律与道德
1.1 法律与道德的边界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线:法律不能强迫人们追求美德,但要求人们遵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法律的规范性:法律是一套规范性体系,通过对行为的肯定或否定来维护社会秩序。
道德的多维性:道德包含多个维度,不同文化和时代对道德的理解存在差异。
1.2 法律的普遍性与地方性
法律的普遍性原则: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条文应当具有普适性。
法律的地方性特色:法律需要考虑到特定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二、法理的思辨
2.1 法理的确定性
法律的可预测性:法律的确定性有助于维护个人预期和社会稳定。
法律的明确性原则:法律条文应当尽可能明确,避免歧义。
2.2 法律的解释与适用
法律解释的必要:由于语言的模糊性,法律需要进行解释以确保其正确实施。
司法解释的原则:司法解释应遵循原意,保持法律条文的本来意义。
三、正义的实现
3.1 正义的多重面向
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程序正义关注过程的公正性,实质正义强调结果的正确性。
公平的相对性:公平是相对的,不同的社会群体可能对公平有不同的理解。
3.2 法律与正义的关系
法律是实现正义的工具:通过法律来调解社会冲突,实现社会公正。
法律的局限性:法律有其局限性,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四、权利与责任
4.1 个人权利的界限
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权利享有者同时承担着相应的义务。
权利的限制条件:权利的存在和行使受到社会条件和法律规定的制约。
4.2 法律责任的含义
后果主义与道义责任:根据行为结果的严重性来确定责任。
责任的种类与作用: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等,旨在惩罚、震慑和教育行为人。
五、法律的实践
5.1 法律适用的过程
司法程序的重要性:司法程序保障法律的公正实施。
法律推理与判断:法官在适用法律时需进行逻辑推理和价值判断。
5.2 法律与社会变迁
法律的滞后性:立法往往落后于社会现实的快速发展。
法律的适应性:法律需要通过不断修订来适应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