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鹤、游汝杰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9年05月01日
《方言与中国文化》一书由周振鹤与游汝杰合著,深入探讨了汉语方言的历史演变及其与中国文化的紧密联系。该书以历史地理和语言学为基石,通过考察移民、植物栽培、地名由来、戏曲艺术、小说创作、民俗传统以及文化交流等多个层面,揭示了方言在塑造中国文化特色中的重要作用。读者不仅能从中领略到方言的多样性与魅力,更能深刻理解方言作为文化载体,如何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此书对于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及广大文化爱好者而言,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1.1 方言的概念与分类
定义:方言是语言的变体,通常指地域性的语言差异。
分类:根据地理、历史、社会等标准进行分类,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1.2 方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丰富的地域文化传统。
身份认同:方言是地方居民自我认同和群体归属感的重要标志。
语言接触:方言与其他语言或方言的接触交流,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第二章: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2.1 方言的历史演变
起源:方言的形成与古代部落、民族的迁徙和融合有关。
发展:历史上的行政划分、交通条件、文化交流等因素影响方言的发展。
2.2 方言的分化与接触
内部因素:语言自身的演变规律导致方言的分化。
外部因素:人口迁移、战争、商业活动等促进了方言的接触与混合。
第三章:方言与地域文化
3.1 方言与地名
命名习惯:不同地区的方言往往反映在地名上,体现了地方特有的文化和习俗。
地名的变迁:地名的变化可能与方言的演变和行政区划的调整有关。
3.2 方言文学与艺术
文学作品:方言作为一种文学语言,丰富了文学创作的表现力。
地方艺术:如戏曲、曲艺、民歌等,方言是其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
第四章:方言的社会功能
4.1 社会交际
日常交流:方言在家庭成员、邻里间的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
社会网络:方言的使用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网络结构。
4.2 社会认同
地域认同:方言成为地区居民对自己家乡的情感纽带。
族群认同:在某些情况下,特定的方言可以成为一个族群的主要标识。
第五章:方言的保护与挑战
5.1 方言的现代挑战
语言标准化:推广普通话对方言使用造成一定影响。
现代化进程:技术进步和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方言的传承。
5.2 方言的保护策略
记录与研究:通过科学方法记录和研究方言,为保护工作提供基础。
传承与创新:鼓励方言文化的教育和传播活动,同时在现代社会中寻求创新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