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21年01月01日
《西线无战事》是德国作家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的经典之作,由翻译家姜乙新译作,直接译自1929年的德语原版。这部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战场为背景,通过士兵的视角,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书中一句“我们才刚开始热爱生活,却不得不对这一切开炮”道出了年轻士兵们内心的无奈与痛苦。姜乙的译文准确传神,再现了原作的韵味。此外,本书还特别收录了6000字的译后记,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的背景知识和解读角度。这部小说不仅是对战争的控诉,更是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值得一读。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和平时期的士兵
1.1 年轻时的梦想
关键点1:主人公保罗及其同学们受爱国主义演讲影响,渴望成为英雄。
关键点2:他们对战争有着理想化的幻想,不了解战争的残酷。
1.2 战前的准备
关键点1:青年们在学校接受军事训练,为战争做准备。
关键点2:他们对于战争即将带来的变化感到兴奋和期待。
第二章:初上战场
2.1 新兵训练
关键点1:保罗和他的战友们在西线开始了艰苦的新兵训练。
关键点2: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异开始显现,士兵们开始意识到战争的严酷。
2.2 第一次战斗
关键点1:第一次战斗中,保罗体验到了恐惧和死亡的真实感。
关键点2:战场上的生存本能和对战友的友情成为了他们唯一的慰藉。
第三章:战争的常态
3.1 日常生活
关键点1:描绘了士兵们在战壕中的日常生活,无聊与危险并存。
关键点2:物资短缺,疾病和寄生虫成为了他们的日常困扰。
3.2 战斗与逃亡
关键点1:保罗在一次战斗中负伤,经历了生死边缘。
关键点2:士兵们在战场上展现出勇气和智慧,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软弱。
第四章:内心的挣扎
4.1 战争的意义
关键点1:保罗开始质疑战争的意义和个人牺牲的价值。
关键点2:他经历了一位战友的阵亡,对战争产生了深深的幻灭感。
4.2 对和平的向往
关键点1:保罗休假回家,对和平生活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关键点2:他与家人对于战争的看法产生了分歧。
第五章:无尽的消耗
5.1 持续的战斗
关键点1:保罗和战友们继续进行没有明显胜利意义的战斗。
关键点2:战争的旷日持久让士兵们的士气低落。
5.2 消耗战的影响
关键点1:战争的消耗对士兵们的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
关键点2:保罗对于战争的厌倦和对未来的迷茫日益增长。
第六章:归途与终点
6.1 最后的战斗
关键点1:保罗在战斗中表现出了超常的勇气和智慧。
关键点2:然而,他在战争中得到的成长和改变似乎已经没有意义。
6.2 结局
关键点1:战争结束前,保罗在一次突袭中身亡。
关键点2:通过保罗的视角,小说展现了战争对于年轻一代的毁灭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