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斐迪南·滕尼斯 / 商务印书馆 / 2020年06月01日
《共同体与社会》是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撰写的一部经典之作。作者采用二元对立的结构,通过对欧洲历史进程的深入研究,系统探讨了“共同体”与“社会”这两个核心概念。在滕尼斯的理论框架中,共同体代表着传统的、有机的、自然形成的社会联系方式,而社会则象征着现代的、机械的、法理上的联结形式。本书深入剖析了这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和演变过程,揭示了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滕尼斯关于社会变迁的精辟见解,更能深入理解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共同体的基本原理
1.1 共性原则
基本概念:个体之间基于自然的情感纽带形成的紧密联结。
特点: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共同目标和利益共享。
1.2 生存空间
含义:共同体成员生活、工作的地理区域和社会环境。
重要性: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1.3 传统与习俗
作用:作为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维护内部秩序和稳定。
影响:塑造个体身份认同和共同体的集体精神。
第二章:社会的基本概念
2.1 理性意志的联合
定义:个体基于共同兴趣和目的,通过协商形成的组织形式。
对比:与共同体相比,社会关系更多是基于契约和协议。
2.2 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现象:随社会发展,个体越来越专注于特定任务和职业。
效应:提高生产效率,但也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
2.3 货币与市场经济
角色: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
影响:对社会结构和经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章:从共同体到社会的变迁
3.1 现代化的影响
技术革新:改变生产方式,加速社会变迁。
价值观多元化:伴随文化交流,个体主义和自由思想得到推崇。
3.2 社会分层的加剧
原因:教育、收入等因素导致的社会不平等。
结果:社会的异质性和复杂性的增强。
3.3 文化冲突与融合
现象:全球范围内文化与观念的交融与冲突。
意义: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促进了人类共性的认识和共享。
第四章:社会变革的前景
4.1 人性的复归与重建
呼吁:在工业化和社会变迁中寻找人类关系的本质。
途径:通过社区建设、教育改革等手段来恢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4.2 技术与人本主义的结合
方向:技术的发展应当更加关注人的本性和福祉。
案例:信息技术如何帮助人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4.3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内涵: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共生。
实践:在全球化背景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