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宽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6年07月01日
《战国史》是杨宽先生的杰作,被誉为中国断代史的经典之作。杨宽先生借鉴并融合了学术界的众多研究成果,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剖析,展现了战国时期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本书不仅详细描绘了战国七雄的兴衰历程,还深入探讨了各种社会制度、经济形态、文化思想以及战争策略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全面分析,揭示了战国时期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历史规律。阅读《战国史》,读者不仅能够了解战国时期的精彩历史,更能够领略杨宽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历史见解。这是一部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的历史著作,对于研究战国历史和中国古代史具有重要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背景: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多元政治、军事、文化交汇的重要时期。
研究目的:通过对战国历史的深入研究,揭示其内在发展规律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与视角
多学科交叉:结合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等多学科方法。
全球史视角:将战国时期的中国史放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下进行考察。
第二章: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2.1 列国纷争与合纵连横
列国崛起: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形成与发展。
外交政策:各国的合纵连横策略及其变化。
2.2 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封建制的衰落
中央集权:秦国等国的中央集权强化措施。
封建制变迁:封建制度在战国时期的逐渐衰落与变革。
第三章:军事科技与战争艺术
3.1 军事科技的创新与应用
兵器发展:铁器的普及与兵器制造技术的进步。
阵法与战术:新型战阵的发明与运用。
3.2 战争艺术与军事思想
战争指导原则:《孙子兵法》等兵书的军事思想。
著名战役分析:长平之战、城濮之战等经典战例的战略分析。
第四章:社会经济与文化变迁
4.1 农业生产与土地制度
农业生产技术:铁农具的使用和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
土地私有化:土地所有制的变化与地主阶级的兴起。
4.2 思想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百家争鸣:儒、道、墨、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学说。
文化交流:外来文化如佛教的传入及其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第五章:战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流
5.1 民族融合的进程
北方民族:匈奴、东胡等民族的互动与融合。
南方民族:百越等民族的交流与影响。
5.2 对外交流与经济往来
丝绸之路:中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
海上交通:战国时期海上交往的开辟与影响。
第六章:战国时期的历史地位与评价
6.1 对后世政治的影响
郡县制度的确立:对后世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法律体系的发展:法家思想的实践与法律的完善。
6.2 文化成就与历史贡献
文学作品:如《左传》《国语》等史书的编纂。
哲学思想的形成:为后世中国哲学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