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卫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9年06月01日
《东往东来》一书由陈力卫所著,深入探讨了近代中日之间的语词概念交流。书中第一编“西学东渐再东渐”主要聚焦于19世纪英华字典及《博物新编》、《万国公法》等西学著作在东亚的传播与影响,同时关注到江南制造局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该书通过详实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进程中如何相互借鉴、吸收和再创造外来语词,进而推动各自的语言文化和社会发展。此书不仅对于理解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也为研究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通过阅读《东往东来》,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近代中日之间的语词交流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小节1:研究背景与目的
关键点1:近现代中日交流频繁,语言接触密切。
关键点2:探讨中日之间词汇交流对于理解两国关系的重要性。
关键点3:本书旨在梳理近代中日间的语词概念交流史。
小节2: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关键点1:采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
关键点2:通过对中日文献的深入分析,追踪词汇的流动与变化。
关键点3:创新在于视角新颖,重点考察民间交流与官方政策的影响。
第二章:中国近代词汇的形成及其对日语的影响
小节1:西方影响下的汉语新词
关键点1:清末明初大量西方科学、技术词汇涌入中国。
关键点2:翻译活动是汉语新词产生的重要途径。
关键点3:汉语新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需求。
小节2:词汇的日文借用与反哺
关键点1:日本吸收改造了部分汉语新词。
关键点2:日语中形成了“和汉混合”的新词体系。
关键点3:一些改造后的日源词回流中国,影响了现代汉语。
第三章:日本近代词汇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汉语的贡献
小节1:江户时代的日语与汉字
关键点1:江户时代日语与汉字的关系更加复杂。
关键点2:出现大量汉字创造的日语固有词(国字)。
关键点3:日本开始尝试脱离汉字束缚,发展假名系统。
小节2:明治维新与日语的现代化
关键点1:明治维新期间,日语经历了快速现代化。
关键点2:废除汉字、推广拼音通令等政策改变了日语的面貌。
关键点3:现代日语的形成对汉语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章:跨语言的碰撞与融合——以《共产党宣言》为例
小节1:《共产党宣言》的翻译与传播
关键点1:《共产党宣言》多种语言的翻译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关键点2:中日两国早期的翻译工作各自特点鲜明。
关键点3:翻译的准确性及概念的传播对后续革命有重要影响。
小节2:术语的中日互动与本土化
关键点1:“阶级斗争”、“无产阶级”等专业术语的翻译与接受。
关键点2:本土化过程中的语义转换和文化适应。
关键点3:术语的共享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日的传播与发展。
关键点1:近代中日词汇交流展示了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关键点2:未来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将更加多样化和常态化。
关键点3:促进中日语言交流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语言交流与文化互动的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