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希利·浦洛基 / 中信出版社 / 2019年03月01日
《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一书由沙希利·浦洛基撰写,深入剖析了乌克兰独特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的角色。乌克兰,位于欧亚大草原西缘,是东方与西方文明交汇的门户,长期以来承载着不同文化、政治势力的冲突与融合。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中,这个欧洲之门时而敞开,时而关闭,成为抵御外来侵略的关键。本书通过讲述乌克兰两千年的历史,展现了其民族的坚韧与顽强,以及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重要地位。这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对乌克兰民族精神的深刻解读。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地理与历史背景
1.1 地理环境
**关键点1**: 乌克兰位于东欧平原,是欧洲第二大国。
**关键点2**: 地势平坦,气候多样,农业资源丰富。
1.2 历史概览
**关键点1**: 古老的土地,曾是斯基泰人、东斯拉夫人的家园。
**关键点2**:历史上多次被不同帝国统治,如立陶宛、波兰、奥斯曼和俄国。
第二章:基辅罗斯时代
2.1 基辅的建立与发展
**关键点1**: 基辅罗斯国于9世纪建立,是东斯拉夫文化的中心。
**关键点2**: 基督教传入,对文化和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2.2 政治结构与社会组织
**关键点1**: 国王拥有最高权力,但地方公国有较大自治权。
**关键点2**: 社会分为王族、贵族、教士和自由民等不同阶层。
第三章:波兰立陶宛时期与哥萨克共和国
3.1 波兰立陶宛联邦下的乌克兰
**关键点1**: 乌克兰部分地区成为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一部分。
**关键点2**: 引发了一系列民族宗教冲突和社会变革。
3.2 哥萨克共和政体的兴起与挑战
**关键点1**: 哥萨克成为乌克兰反抗外来统治的象征。
**关键点2**: 建立了一系列共和政体,争取独立。
第四章:俄罗斯帝国时期的乌克兰
4.1 俄罗斯帝国的征服与同化政策
**关键点1**: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国对乌克兰完成征服。
**关键点2**: 实施俄罗斯化政策,压制乌克兰语言文化。
4.2 民众抗争与社会运动
**关键点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乌克兰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主义运动。
**关键点2**: 文化复兴与民族复兴意识增强。
第五章:苏联治下的乌克兰
5.1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建立
**关键点1**: 加入苏联,成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关键点2**: 二战期间遭受重创,战后重建。
5.2 赫鲁晓夫与戈尔巴乔夫时期的乌克兰
**关键点1**: 赫鲁晓夫时期政策相对宽松,民族主义情绪有所回升。
**关键点2**: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导致苏共一党制崩溃,乌克兰独立运动兴起。
第六章:独立的乌克兰
6.1 乌克兰的独立及转型挑战
**关键点1**: 经历了被称为“橙色革命”的政治变革。
**关键点2**: 经济上面临深刻转型和挑战。
6.2 乌克兰东部冲突与欧洲一体化
**关键点1**: 乌克兰东部发生严重武装冲突,形成分裂局面。
**关键点2**: 乌克兰寻求与欧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面临俄罗斯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