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艾里希·弗洛姆、[美国] 埃里希·弗洛姆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18年11月01日
《逃避自由》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的经典之作,深入探讨了极权主义的社会心理根源。本书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因此试图通过逃避自由来摆脱这种困境,而极权主义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弗洛姆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深刻揭示了人类内心的矛盾和焦虑,以及对于自由和安全的追求。他认为,只有当人们勇敢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和幸福。本书不仅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对于自由和个体价值的深刻思考,是一部不朽的社会学名著。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自由——一个心理学问题?
1.1 自由的定义与追求
**关键点1**: 自由是摆脱束缚,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
**关键点2**: 人们对自由的追求源于对自身潜能和创造力的发掘。
1.2 自由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点1**: 自由是人类心理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关键点2**: 个体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孤独、无助等内心恐惧。
第二章:个体化与自由
2.1 个体化的过程
**关键点1**: 个体化是个体从母体分离,形成独立自我的过程。
**关键点2**: 个体化伴随着自我力量的增长和对环境的控制能力增强。
2.2 个体化与孤独感
**关键点1**: 随着个体化的进程,人会感到更加孤独。
**关键点2**: 孤独感可能导致个体产生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
第三章: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
3.1 权威主义
**关键点1**: 权威主义是对自由的消极逃避方式,通过臣服于权威来克服无助感。
**关键点2**: 权威主义人格倾向于追求权力和地位,以强化自身安全感。
3.2 自动适应与机械趋同
**关键点1**: 自动适应是个体自动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过程,可能牺牲自我独特性。
**关键点2**: 机械趋同是个体在社会压力下隐藏真实自我,寻求他人认同的行为。
第四章:爱与创造力:自由的表现
4.1 爱作为自由的体现
**关键点1**: 爱是一种克服孤独感,实现与他人联系的途径。
**关键点2**: 真爱是自由的选择,不是逃避自由的手段。
4.2 创造力与自由
**关键点1**: 创造力是个体自由表达的重要方式。
**关键点2**: 创造力的发挥能够帮助个体克服内心的恐惧,实现自我价值。
第五章:结论:自由与责任
5.1 自由与逃避自由的对立
**关键点1**: 自由意味着承担责任和面对恐惧。
**关键点2**: 逃避自由虽带来短暂的安全感,但长期看会导致心理的停滞不前。
5.2 对自由的新认识
**关键点1**: 需要重新评价和理解自由的真正含义和价值。
**关键点2**: 社会应提供一个更加支持性的环境,帮助个体健康地追求和实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