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安德烈·巴赞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2008年11月01日
"电影是什么?"是一本由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撰写的经典之作。该书深入探讨了电影的本质、艺术性以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作为“法国电影新浪潮之父”,巴赞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法国电影及全球电影的发展。他的理论观点独到,对电影艺术的认知独具匠心,使得这本书成为了电影学领域的必读之作。在巴赞诞辰90周年和逝世50周年纪念之际,重温这本书不仅是对他的致敬,更是对电影艺术的一次深刻思考。同时,随着“法国电影新浪潮”50周年纪念的到来,这本书也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和评估这一重要电影运动的契机。对于热爱电影、研究电影的人而言,"电影是什么?"无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理论宝典。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电影的本质
1.1 活动影像的纪实性
基本定义:电影是活动影像的记录与展示。
影像纪实性:电影能够捕捉并再现现实世界中的动态场景和事件。
真实性表达:通过纪实手法,电影传达了一种真实性,使观众感受到现实的直接性。
1.2 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技术基础:电影的技术特性包括摄影机、放映机及感光材料的进步。
艺术创作:电影是导演、编剧、演员等艺术家的创作表达媒介。
技术艺术融合: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诞生了电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第二章:电影语言
2.1 蒙太奇与长镜头
蒙太奇:通过对镜头的有意识剪切和组合,创造出新的意义。
长镜头:连续拍摄较长时间的场景,保持叙事的连贯性。
两种语言的讨论:两种不同的电影语言,各有其表达优势和艺术效果。
2.2 画面与声音
视觉语言:画面元素,如构图、色彩、光影等,构成电影的视觉叙事。
听觉语言:声音(对话、音乐、音效)丰富了电影的表意系统。
视听综合:画面与声音的结合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和真实感。
第三章:电影与现实
3.1 电影作为反映现实的镜子
直接反映:电影可以直接展现社会现实,如新闻片和纪录片。
艺术加工:剧情片通过对现实的艺术加工,深化主题和理解现实。
3.2 电影影响社会现实
意识形态传播:电影作为媒体可以传递特定的价值观和政治观念。
文化影响:电影对大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教育与社会功能:电影也具有教育公众、启发思考的社会功能。
第四章:电影的历史与发展
4.1 电影的诞生与早期发展
技术创新:电影发明的历史和技术进步的历程。
早期电影形式:无声电影和早期的有声电影的特点和影响。
4.2 经典电影与现代电影
经典电影时期:叙事风格、类型电影的发展。
现代电影趋势:从新浪潮到当代多样化电影风格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