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总斌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7年04月01日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是祝总斌教授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深入研究的专著。本书通过九章内容,详细考证和论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宰相制度在历史变迁中的复杂变化。祝教授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宰相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握有的实际权力,还深入探讨了宰相制度与社会政治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本书是了解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重要参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历史以及制度演变的学者来说,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宰相制度的运作与影响。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宰相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其演变有助于理解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研究意义:为现代政治制度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1.2 研究方法与范围
方法: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
范围:聚焦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制度。
第二章:两汉宰相制度
2.1 西汉丞相制度
丞相职能:最高行政长官,统领百官,参与决策。
丞相人选:多数由功臣或者外戚担任。
丞相权力:具有较大的实际权力,与皇帝形成权力平衡。
2.2 东汉三公制
三公设置:太尉、司徒、司空,分别负责军事、民政和监察。
三公地位:名义上地位平等,实际权力有所差异。
三公与皇权关系:皇权加强,三公权力相对削弱。
第三章:三国宰相制度
3.1 曹魏中书监制度
中书监设立:强化皇帝的决策权,分化丞相的部分权力。
中书监职责:起草诏令,参与机要事务。
中书监与丞相关系:中书监地位逐渐上升,丞相权力有所下降。
3.2 蜀汉与东吴宰相制度
蜀汉丞相制:诸葛亮等丞相权力集中,但受皇权限制。
东吴丞相制:较为复杂,丞相与中书监的权力斗争明显。
第四章:两晋南北朝宰相制度
4.1 两晋中书省与门下省制度
中书省权力扩大:成为实际的行政中心,拥有决策权。
门下省监督职能:对中书省的决策进行监督。
两省与皇权关系:皇帝通过对两省的控制来加强集权。
4.2 南北朝宰相职位变化
南朝宰相制:宰相制度进一步发展,出现多位宰相共同辅政的现象。
北朝宰相制:鲜卑族影响下的宰相制度,具有鲜明民族特色。
探讨了相权与皇权之间如何相互制衡和影响。
分析了宰相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政治思想的影响。
讨论了宰相制度在后续中国历史上的演变和对现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启示。
第五章:结论
5.1 相权与皇权的互动
5.2 相位制度的政治和文化意义
5.3 对后世的影响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