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田尊司 / 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2016年09月12日
《依戀障礙》一書由岡田尊司所著,探討了為何我們在愛情、工作與人際關係中經常面臨困境。書中深入剖析了人們過度在意他人看法、習慣否定與責怪他人、對拒絕和傷害過度敏感等問題的心理根源。這些問題往往源於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依戀模式,導致成年后在親密關係和社會交往中出現障礙。通過了解依戀障礙的成因與表現,讀者可以學會如何更好地愛人、愛自己,進而改善人際關係,提升生活品質。《依戀障礙》為我們提供了一面鏡子,讓我們看清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與渴望,從而邁向更健康、更和諧的人際關係。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閱讀原書。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依戀理論概述
1.1 依戀行為的定義與功能
定義:嬰兒為確保生存與安全感而與照顧者形成的情感連結。
功能:提供安全感,降低焦慮,增進探索環境的能力。
1.2 依戀風格的演變與分類
安全型:對自我和他人的觀念積極,能形成穩定的情感聯繫。
不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混亂型,表現出對關係的矛盾或逃避。
第二章:依戀障礙的成因
2.1 早期依戀經驗的影響
不良照顧:如忽視、虐待等造成情感缺失或不信任。
過度保護:限制個體自主性,導致對關係的過度依賴。
2.2 遺傳與大腦結構的作用
基因影響:影響情緒調控能力和應對壓力的方式。
大腦結構:尤其是與情緒處理和認知控制相關的區域。
第三章:依戀障礙的心理徵兆
3.1 情緒調控困難
情緒反覆無常:情緒體驗不穩定,難以自行調節。
情緒過敏或鈍感:對外界刺激反應過度或缺乏反應。
3.2 人際關係問題
過度依賴或疏離:在親密關係中表現出極端的依賴或逃避。
信任缺失:難以建立信任,常懷疑他人動機。
第四章:依戀障礙的治療方法
4.1 認知行為療法
改變思維模式:通過認知重塑改善對自我和他人看法。
學習新行為:進行行為實驗,練習新的互動方式。
4.2 情感取向療法
情緒表達與接受:學習辨識和表達情緒,接受自己的感受。
增進關係質量:建立安全的情感連結,提升關係满意度。
第五章:如何建立健康的依戀關係
5.1 提升自我認識
自我反思:了解自身依戀模式及其來源。
自我照顧: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態。
5.2 建立正確的相處模式
有效溝通:學習真誠表達需求和感受。
培養同理心:理解對方的感受,促進雙方理解和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