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爱东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4年01月01日
《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一书由施爱东撰写,深入探讨了“龙”的象征意义及其在中国的政治与中国形象塑造中的重要角色。该书追溯了“龙的子孙”、“龙的传人”等说法的历史起源,揭示了中国与“龙”之间深厚的文化渊源。同时,作者也关注了西方在过去三个世纪里如何看待和解读“中国龙”,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元且深入的文化交流视角。此书不仅丰富了关于中国龙文化的研究,更有助于读者在全球背景下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的自我认知与国际形象。对于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东西方龙的形象差异:西方龙为邪恶象征,中国龙为吉祥神物。
龙在政治中的角色:历史上中国龙被视为皇权的象征。
研究目的:探讨龙形象的演变及其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多学科交叉:结合历史学、民俗学、政治学等学科方法。
创新点:关注龙与政治互动的历史脉络,及其在现代的形象变化。
第二章:龙的起源与古代政治
2.1 龙的起源传说
神话传说:龙作为神异生物,与雨水、农业相关联。
文献记载:《山海经》、《史记》等文献中的龙形象。
2.2 龙与古代帝制
皇权象征:龙袍、龙椅、龙旗等政治符号。
龙凤呈祥:皇帝皇后共用龙与凤的图像象征。
2.3 龙的政治隐喻
五行学说中的龙:与皇帝的德行、统治合法性相关。
民间信仰中的龙:保护神、水神等多元角色。
第三章:龙在近现代政治中的变迁
3.1 近现代龙形象的转变
鸦片战争后的贬龙:龙被视为封建落后的象征。
民国时期龙的形象:民族主义的载体,反对外来侵略。
3.2 龙与政治运动
辛亥革命与龙:推翻帝制,龙的形象与帝制分离。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批判传统文化,龙遭遇质疑。
3.3 龙在现代中国的地位
文化传承:龙依然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政治象征与商业利用:国旗上的五爪金龙,及商业化运用。
第四章:龙与国际政治中的中国形象
4.1 西方的“龙观”
龙与魔鬼:基督教文化中龙的负面形象。
东方威胁论:现代化进程中龙的强势形象。
4.2 龙在国际交流中的角色
文化外交:通过龙的形象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
国际赛事与活动:如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中的龙元素。
4.3 中国龙与全球化
文化输出:中国影视作品中的龙形象输出全球。
多元文化交流:龙的形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与再创造。
第五章:结论
5.1 龙与政治关系的总结
历史的连续性:尽管社会变迁,龙与政治关系依然紧密。
多面的象征性:龙形象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反映时代精神。
5.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跨学科合作:进一步探索龙在各学科领域的深入研究。
全球化视角:龙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趋势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