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2007年03月01日
"批评中医"是一本由方舟子所著的书籍,该书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医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尽管中医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遗产,具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但编者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中医的科学价值就应该被忽视或者被肯定。因此,编者在书中对中医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尽管编者对中医的科学性提出了置疑,但他也明确表示,这并不等于否定中医的文化价值。相反,编者完全支持将中医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研究,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总之,"批评中医"是一本从科学角度审视中医的书籍,旨在引发读者对中医的深入思考和理性探讨,同时也呼吁更加科学地对待中医,推动中医的发展和进步。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中医是什么
1.1 中医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中医学是以阴阳五行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诊疗规律的一门科学。
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恒动观念、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1.2 中医的起源与发展
远古时期: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和自身疾病的观察与尝试。
春秋战国:《黄帝内经》的编撰,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
后世发展:汉唐明清各朝代的医学著作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理论。
第二章:中医的基本理论
2.1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世界万物的基本属性,相互对立、依存、转化。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相生相克,维持世间万物的动态平衡。
2.2 藏象学说
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五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
功能描述:五脏六腑各自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2.3 经络学说
经络:经脉和络脉的总称,连接五脏六腑,传导气血。
运行路径:十二经脉分走全身,奇经八脉起调节作用。
第三章:中医诊断方法
3.1 四诊合参
望诊:观察面色、舌苔等外在表象。
闻诊:听取声音、嗅气味。
问诊:询问病史、症状等。
切诊:摸脉搏,感受脉象变化。
3.2 辨证论治
辨证:根据四诊所收集的信息,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等。
论治:根据辨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治法和方药。
第四章:中医的治疗手段
4.1 中药治疗
药性理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
配伍原则: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等。
4.2 针灸推拿
针灸原理: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推拿手法:按摩、捏、揉、拿等,舒筋活络、调和气血。
第五章:批评与反思
5.1 现代医学视角下的中医
科学性争议: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与现代科学体系的关系。
疗效评估:中医药的临床效果与现代医学方法的对比。
5.2 中医的未来发展
现代化转型:融合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中医药的创新发展能力。
文化保护:珍视中医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传承保护与弘扬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