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6年04月01日
《乡土中国》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中国农村社会的深入调查和考察,总结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模式,揭示了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内在逻辑。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特点、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对于理解中国农村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费孝通教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把握了中国农村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真实而全面的中国农村画卷。本书不仅是社会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也是了解中国农村社会的必读之书,对于推动中国农村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伟大的国家。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乡土本色
1.1 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
人口流动性低:乡民长期定居,形成熟人社会。
经济活动与土地紧密相关:农业为主,工业化前,农民依赖土地。
熟悉社会:面对面的社群,关系亲密,知根知底。
1.2乡下人眼中的城市
文化差异感:都市节奏快,规矩复杂。
知识结构区别:城里知识更新快,乡间传统知识长期不变。
第二章:文字下乡
2.1 乡土社会的语言特性
言辞简约:直接、朴素,少修辞。
非文字沟通:表情、肢体动作丰富,非言语交流频繁。
2.2 文字的局限性
信息传递效率:面对面的交流更直观高效。
理解隔阂:文字可能造成理解偏差。
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
3.1 知识传承的特性
经验重于理论:生活智慧从实践中获得。
口耳相传:长辈传给晚辈,一代代积累。
3.2 社会变迁与文字需求
乡土社会变迁:现代化进程中,文字成为必要工具。
文化普及:提升教育水平,拓宽知识渠道。
第四章:差序格局
4.1 人际关系的层次性
亲属关系为主轴:以自我为中心,家族关系最重要。
推己及人:人际关系像扔石头到水面,波纹状扩散。
4.2 社会关系的弹性
礼治社会:基于传统和礼节,而非法律。
私人道德网络: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承担责任和义务。
第五章: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5.1 道德体系的个人化
私人联系构成网络:每个人处于多重关系网中。
道德与关系相关:关系远近影响道德评判和行为选择。
5.2 传统道德的内涵
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面子的文化:面子既是约束也是认同。
第六章:家族
6.1 家族的结构和功能
家庭的重要性:繁衍后代,经济生产,社会控制。
家族与家庭的区别:家族包括无血缘关系的成员。
6.2 家族的演变趋势
从大家庭到小家庭: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影响。
家族观念的变化:由家族主义向个人主义转变。
第七章:男女有别
7.1 性别角色的乡土界定
性别角色的固定性:男性主外,女性主内。
情感表达的限制:男女之间有界限分明的情感表达方式。
7.2 乡土社会中的情感隔离
情感的内敛:压抑情感,维护秩序。
爱情的理想化:文学作品中对超越性爱情的表现。
第八章:礼治秩序
8.1 礼治的传统概念
法治与礼治:法治是外来秩序,礼治是内在秩序。
礼的含义:行为规范,包括礼仪和规章制度。
8.2 礼治的社会功能
维持社会稳定:通过传统习俗和规范实现自我管理。
教化作用:从小培养遵守社会规范的习惯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