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6年04月01日
《乡土中国》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基于对中国农村的长期实地调查和考察,深入剖析了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费孝通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揭示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种模式,展现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书不仅是对中国农村社会研究的经典之作,也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参考。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农村社会的演变历程和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因此,《乡土中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学术著作,也是对中国乡土社会研究的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乡土本色
1.1 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社会
农业基础:中国社会本质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土社会。
定居习惯:农民定居下来后,形成了稳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
熟人关系: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彼此熟悉,形成了独特的信任和合作模式。
1.2 乡土社会的特征
空间限制:小农经济决定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有限。
时间观念:乡土社会中时间的概念相对模糊,人们的生活节奏与季节变化紧密相关。
稳定性:乡土社会结构稳定,变化缓慢。
第二章:文字下乡
2.1 文字的局限性
信息传递效率:在面对面交流为主的乡土社会,文字可能不是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
文字理解差异:文字的意义在不同时代和地域背景下可能产生歧义。
2.2 非文字交流的重要性
口语交流:乡土社会中口头交流更为普遍和直接。
非言语沟通: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都在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
3.1 文化传递方式
传统与经验:乡土社会中文化传承主要依靠口口相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文字与教育的推广:随着教育的普及,文字逐渐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
3.2 文字与个人发展
文字掌握程度:文字能力对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发展的影响。
文字与生活实践:文字知识需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第四章:差序格局
4.1 社会关系的层次性
波纹模型:社会关系如同投入水中的石子形成的波纹,由内而外扩散。
亲情与地缘: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在差序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4.2 社会交往原则
自我中心主义:个人在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关系远近决定行为模式。
礼治秩序:传统礼制规范了乡土社会的伦理和行为标准。
第五章: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5.1 道德观念的多样性
家族为本位:乡村社会的道德观念多与家庭和宗族相关联。
公私界限:乡土社会中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限模糊。
5.2 道德标准的相对性
情境依赖:道德标准往往因情境和关系而异。
传统权威:传统的长辈或士绅在维护道德标准上享有权威。
第六章:家族
6.1 家族的功能与结构
生育制度:家族承担着生育和抚育后代的功能。
权力分配:家族内部的权力结构和社会关系。
6.2 家族与现代社会
家族观念的变迁:现代化进程中家族观念的演变。
家庭企业的兴起:家族企业在现代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