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托马斯.谢林 / 华夏出版社 / 2006年01月01日
《冲突的战略》一书由美国学者托马斯·谢林撰写,于1960年由哈弗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冲突的本质与战略,提供了解决冲突的理论框架与实用策略,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学术讨论。谢林凭借此书在学术界崭露头角,其深刻的洞见与创新性的理论为他在后来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冲突的战略》一书不仅是对冲突研究的重大贡献,更是对国际关系、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的思考产生深远影响。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冲突背后的动机与逻辑,引导我们在面对冲突时寻求理智与和平的解决方案。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战略冲突导论
1.1 战略冲突的定义与类型
定义:战略冲突是行为体为了实现目标而相互竞争的过程。
类型:包括军事、经济、政治和外交等领域的冲突。
1.2 冲突的战略视角
理性行为者模型:行为者根据成本和收益做出决策。
博弈论:分析互动行为体之间的策略选择。
第二章:非合作博弈理论基础
2.1 博弈的基本要素
参与者:决策的制定者。
策略:参与者的可选行动方案。
支付:每个策略组合下参与者的收益。
2.2 纳什均衡
定义:所有参与者在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情况下,都没有动机改变自己策略的状态。
意义:描述无合作情况下行为体稳定策略的解。
第三章:混合策略与承诺
3.1 混合策略
定义:参与者在多个纯策略中按概率分布选择的策略。
作用:增加对手的不确定性,提高自己的博弈优势。
3.2 承诺及其重要性
承诺含义:行为体对未来行为的明确声明或保证。
在博弈中的作用:通过限制自身未来的灵活性来影响对手的行为。
第四章:不完全信息与合作
4.1 不完全信息下的博弈
信息不完美:参与者不完全知晓其他参与者的特征或支付。
信号传递:参与者通过某些可观察的行动来传递私人信息。
4.2 合作与重复博弈
合作的可能性:即使在单次博弈中倾向于不合作,重复博弈中也可能出现合作。
声誉效应:过去的行为会影响未来博弈中其他参与者的期望。
第五章:威慑与强迫
5.1 威慑战略
定义:通过威胁惩罚来阻止对方采取某些行动。
稳定性:威慑关系的稳定取决于双方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
5.2 强迫战略
与威慑的区别:强迫旨在改变现状,而不仅是阻止不利行为。
策略选择:选择适合的惩罚措施以最大化效果。
第六章:谈判策略
6.1 分配利益
零和博弈:一者的所得即另一者的所失。
非零和博弈:存在双赢或多赢的可能。
6.2 博弈论在谈判中的应用
纳什讨价还价解:在满足一定假设下的理想谈判结果。
逐步逼近法:通过连续的提案和让步来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