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和辻哲郎 /[日] 和辻哲郎 /
《作为人间之学的伦理学》是由日本哲学家和辻哲郎所著的一部重要伦理学著作。本书深入探讨了伦理学的本质和意义,强调了伦理学作为探究人类行为规范和价值的学科的独特性。和辻哲郎通过对人类存在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提出了自己对伦理学的独到见解,尤其是在人性、自由、正义等方面做了精彩阐述。他认为,伦理学不仅是理论学科,更是实践学科,它的目的在于引导人们正确地行动,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本书语言简洁明了,思想深邃,是伦理学爱好者不可多得的佳作,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道德规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伦理学的本质与意义
1.1 伦理学的定义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道德行为以及指导行为的道德原则。
伦理学的任务:阐述道德行为的价值,探寻普遍的道德规律。
1.2 伦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伦理学与实践哲学的关联:伦理学关注道德行为的实践智慧。
伦理学与现代科学的差异:伦理学不是自然科学,而是探讨人的内在世界和价值观念的学问。
1.3 伦理学的目的与功能
个人层面的修养: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实现自我完善。
社会层面的指引:促进社会整体的道德风尚,维护社会和谐。
第二章: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2.1 好与善的问题
好与善的区别:“好”通常指个人的偏好和享受,“善”则指行为对社会的贡献。
伦理学中的善:应该是普遍有效的行为准则,超越个人的欲望。
2.2 自由与责任的问题
自由的含义:人类拥有自主意志,能够自由选择行为。
责任的本质:伴随自由意志而生的,是对自己行为后果的承担。
2.3 幸福与道德的关系
幸福的种类:感官的快乐和精神性的幸福。
道德的必要性:道德行为是实现最高形式幸福的前提。
第三章: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3.1 理性主义伦理学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认为通过理性可以认识并遵循道德律。
康德的绝对命令:行为的准则必须能成为普遍法则。
3.2 情感主义伦理学
休谟的情感主义:道德判断基于情感而非理性。
亚当·斯密的同情理论:人类具有同情心,这是道德感的来源之一。
3.3 宗教伦理学
宗教的道德教诲:宗教信仰提供了一种超自然的道德权威。
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各自的道德教义和对信徒的道德要求。
第四章:日本伦理学的特殊性
4.1 日本传统伦理思想
武士道精神:忠诚、勇猛、礼仪等品质的推崇。
神道教的影响:神道对大和民族的精神性和道德价值观的塑造。
4.2 现代日本的伦理问题
工业化和现代化带来的挑战: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传统道德。
多元文化共存: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形成共同的道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