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真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2019年01月01日
《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一书由张真所著,深入剖析了都市文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特别是上海电影的发展脉络及其文化内涵。该书巧妙结合电影文本解读与电影生产机制的分析,揭示了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如摄影等的紧密联系。书中不仅呈现了上海电影的辉煌历史,还从多个维度探讨了电影在都市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这部著作对于理解中国电影史、都市文化以及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的交融具有重要价值,为读者提供了一扇窥探早期中国电影独特魅力的窗口,同时也为电影研究者和文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都市文化背景
1.1 上海都市化进程
城市化速度:上海从开埠到20世纪初期的快速城市化。
经济繁荣:经济发展为电影产业提供了基础。
1.2 都市文化的形成
多元文化交融: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
市民社会的崛起:都市生活方式的形成。
1.3 电影的出现与流行
技术的进步:电影放映技术的引入。
大众娱乐:电影成为新的休闲方式。
第二章:上海电影产业的发展
2.1 早期中国电影制片业的兴起
制片厂的建立:如明星公司等的成立。
本土影片的生产:从无声到有声电影的转变。
2.2 电影类型与内容的多样化
社会片的热潮: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受到欢迎。
爱情、武侠等题材:满足不同观众口味。
2.3 电影院与观影文化的发展
豪华电影院的涌现:提升观影体验。
明星效应与粉丝文化:电影明星开始影响大众文化。
第三章:银幕艳史的女性形象
3.1 女性角色的变迁
从附属到主角:女性角色地位的提高。
新女性形象的塑造:独立、自信的现代女性形象。
3.2 女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都市生活的参与者:女性在都市社会中的角色。
消费文化的影响:女性与时尚、消费的关联。
3.3 电影中的性别叙事
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电影中女性形象如何被构建。
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电影中女性的自我表达。
第四章:电影与社会影响
4.1 电影作为社会文本
反映现实生活:电影如何捕捉时代脉搏。
批判与引导:电影对社会问题的态度。
4.2 电影与民族意识
民族危机下的电影表现:抗战期间的电影主题。
民族主义情绪的表达:电影中的民族自尊与自豪感。
4.3 电影与都市文化建设
电影的教育功能:对都市大众的影响力。
构建都市文化认同:电影在塑造都市集体记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