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良 /王玉良 / 2020年12月01日
《流动的影像:电影与跨文化研究》一书由王玉良所著,深入探讨了电影的跨文化特性。全书分为十四个论题,通过多学科、多角度的剖析,全面整合并勘察了电影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与影响。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将电影跨文化研究的部分成果精彩呈现,为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电影文化多元性的窗口。本书不仅丰富了电影研究的理论体系,也为电影爱好者、从业者及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有助于推动电影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深化对电影艺术的理解与认识。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 电影作为跨文化语言
1.1 电影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普遍性**: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和听觉艺术,被全球广泛接受。
**多样性**: 电影反映和展示了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
1.2 跨文化交际的媒介
**沟通桥梁**: 电影连接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
**文化展示**: 每部电影都是特定文化的产物,体现了某种文化特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1.3 流动影像的象征意义
**象征手法**: 导演通过电影语言,使用象征和隐喻来传达深层的跨文化信息。
**深层解读**: 观众可以通过电影中的符号和图像解读出不同的文化和哲学含义。
第二章: 跨文化视角下的电影分析
2.1 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表现
**表现形式**: 电影中常常出现不同文化的冲突和交融。
**角色互动**: 角色之间的互动可以展现文化的差异和交流。
2.2 语言与地区特色的呈现
**方言和口音**: 通过对白的语言特征,展现角色或故事的文化地域性。
**场景设计**: 电影的场景布置反映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2.3 电影类型与文化的关联
**类型特征**: 不同类型的电影反映不同的文化期待和价值观。
**文化编码**: 电影中的某些类型可能隐含着特定文化的信息。
第三章: 电影影响与文化变迁
3.1 电影的文化影响力
**观念塑造**: 电影能够影响观众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
**流行趋势**: 电影常引发对某些服装、音乐或行为的模仿,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3.2 电影与身份认同
**自我认识**: 通过观看电影,个体可能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有更深的理解。
**他者形象**: 电影提供了对他种文化的观察窗口,影响人们如何构建“他者”形象。
3.3 电影促进文化交流
**国际影响**: 电影跨越边界,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合作制作**: 国际合作制作的电影可以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
第四章: 电影教育与跨文化理解
4.1 电影作为教育工具
**教育意义**: 电影可以作为教授跨文化知识的工具。
**情感共鸣**: 电影的情感叙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复杂性。
4.2 案例研究与讨论
**案例分析**: 分析具体电影案例,探讨其跨文化元素和教学应用。
**专题讨论**: 通过讨论会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4.3 电影评论与批评
**影评的多样性**: 不同背景的影评人可以提供多样的跨文化解读。
**批评方法**: 学习和应用跨文化批评方法,提高对电影的文化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