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艾里希·弗洛姆、[美国] 埃里希·弗洛姆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8年12月01日
《存在的艺术》是一部深入探讨人类存在与幸福本质的作品,作者艾里希·弗洛姆以其独特的视角,阐述了快乐与自我完善在追求幸福过程中的角色。他认为,单纯的快乐并不等同于幸福,真正的幸福源自于个人内心的成长与自我实现。书中通过第一部的内容,引领读者思考如何在这个复杂世界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进而获得深层次的幸福感。弗洛姆的理念鼓励人们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而非仅仅满足于表面的快乐。这本书对于寻求人生真谛和内在幸福的人来说,无疑是一部极具启发性的作品。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艺术与存在
1.1 艺术的本质
定义:艺术是表达人的存在体验的一种方式。
功能:帮助人理解和处理内在的情感和冲突。
1.2 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分离:艺术常常被视为与日常生活分离的领域。
融合:但实际上,艺术可以反映和影响我们的日常经验。
1.3 艺术的现代挑战
商业化:现代社会中,艺术经常被商业化,失去其深度和真实性。
意义寻求:在这种背景下,艺术的意义和价值受到质疑。
第二章:存在的维度
2.1 个体存在
孤独:个体的孤独感和无力感是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
自我实现:个体通过创作和艺术来表达和克服这些感受。
2.2 社会存在
异化:社会的理性化和工业化导致了个体的异化。
共鸣:艺术提供了与他人共鸣和理解自我与社会关系的途径。
2.3 精神存在
超越性:艺术能够触及超越日常经验的灵性层面。
宗教与信仰:宗教和艺术有着共同的根源,即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表达。
第三章:艺术创作的过程
3.1 灵感的来源
无意识:弗洛伊德的理论中,艺术创作是潜意识的一种表达。
自由联想:艺术家通过自由联想来探索和表达内在的情感和思想。
3.2 创作的心理状态
独处:艺术创作通常需要独处的时间,以便深入内心。
冥想:类似于冥想的状态,艺术家在这样的心境下创造。
3.3 作品的表现形式
象征:艺术作品往往使用象征手法来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概念。
隐喻:通过隐喻,艺术家能够跨越直接经验的界限。
第四章:艺术与治疗
4.1 艺术的治疗作用
情感释放:艺术创作可以作为一种情感宣泄的手段。
自我认知:通过创作,个体可以获得对自我更深的理解。
4.2 治疗性的艺术创作过程
无评判:艺术创作应该是一个无评判的过程,允许任何形式的表现。
接纳与转化:在艺术创作中,个体可以接纳并转化痛苦和冲突。
4.3 美与艺术的关系
美的多元性:美不仅是视觉上的,还包括情感和精神层面的。
艺术与治疗:艺术作品能够激发和维持治疗性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