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熙,田一平 编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2006年07月01日
《上海生活1937-1941》一书由吴健熙和田一平编著,通过一份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杂志,再现了当时上海的社会生活史。这本书带领读者穿越时光,深入了解了那个特殊时期上海的风貌和民生。从社会动态到百姓日常,从文化娱乐到商业活动,书中内容丰富多彩,真实反映了当时上海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对于想要了解上海历史文化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珍贵资料。它不仅提供了大量详实的历史信息,还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历史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收获。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上海滩的序幕
1.1 背景介绍
时间线:1937年至1941年
地点:上海
社会背景:抗日战争前夕与战争初期,租界地的特殊环境
1.2 上海的生活方式
多元化:中外文化交融,生活方式多样化
消费中心:南京路、霞飞路等商业街区兴起
第二章:战时的生活面貌
2.1 战争影响
日常生活:物资紧张,通货膨胀
社会心态:恐慌与不安,对战争的恐惧和担忧
2.2 租界地的相对平静
安全岛:租界的特殊性提供了相对安全的避难所
文化繁荣:尽管战争,文化活动依然活跃
第三章: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
3.1 上层社会
奢侈生活:富裕阶层的奢华生活未受太大影响
社交活动:舞会、宴会等社交形式继续进行
3.2 中层社会
稳定中求变:中产阶级在艰苦中寻找生存之道
教育变迁:战事影响下的教育体系调整
3.3 下层社会
艰难时日:工人阶级和小市民的生存挑战
互助共济:社区内部的自助和相互支持
第四章:文化与娱乐
4.1 电影业的兴起
好莱坞影响:上海成为电影制作的重要城市
本土发展:上海电影产业的本土化发展
4.2 夜生活和娱乐场所
舞厅文化:舞厅成为社交的重要场所
茶馆与小吃:茶馆文化和地方小吃盛行
第五章:战争阴霾下的未来展望
5.1 战争的长期化
生活适应:市民对战争的适应和心态变化
经济转型:战时经济体制下的生活变化
5.2 租界地的前景
国际形势:租界地在国际政治中的微妙地位
未来发展:战后上海可能的社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