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远婴 (主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17年08月01日
《电影概论》(第2版)是由杨远婴主编的一本全面系统的电影入门读物。这本书旨在为不同程度的电影爱好者提供一个纲要式的认知轮廓,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各个方面。书中内容视野宽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电影的基本理论、历史发展、制作技术、艺术表现以及社会影响等知识。无论是对于初学者还是对于有一定电影素养的读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和启发。通过阅读《电影概论》,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影的魅力和影响力,提升对电影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电影入门经典读物。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电影的基本概念
1.1 电影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电影是以胶片或其他记录媒介为载体,通过摄影、剪辑等技术手段记录并再现生活现象的艺术形式。
特点:固定的镜头、连续的画面、时间的流动、空间的表现。
1.2 电影的历史发展
诞生:19世纪末,由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放映机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发展:经历了无声电影时代、有声电影时代以及数字电影时代的变革。
第二章:电影制作流程
2.1 前期准备
编剧:创作剧本,构建故事骨架。
导演:研读剧本,构思影片风格与拍摄方案。
选角:按照角色性格选择合适的演员。
2.2 拍摄过程
摄影师:负责光线运用和画面构图。
录音师:确保现场声音质量以及后期声音合成。
导演:指导演员表演,监控拍摄进度。
2.3 后期制作
剪辑:拼接镜头,形成连贯的故事线。
特效制作:加入视觉效果,提升影片观赏性。
配音与混音:完成声音的最终处理。
第三章:电影类型与流派
3.1 类型电影
定义:根据固定的叙事模式、人物设置和视觉风格划分的电影类别。
举例:喜剧、悲剧、爱情、科幻、动作等。
3.2 电影流派
欧洲先锋派:强调电影艺术性与实验性。
好莱坞经典叙事:注重情节的连贯性和观众的情感体验。
中国新现实主义: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生活。
第四章:电影批评与分析
4.1 批评方法
文本分析:从电影语言、结构等形式因素进行解读。
文化研究:探究电影与特定文化、社会背景的关系。
心理分析: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人物形象与叙事动因。
4.2 电影评论写作
影评的目的:增进观众对电影的理解,促进电影艺术发展。
撰写技巧:客观描述,深入分析,合理评价。
第五章:电影文化与产业
5.1 电影与文化
电影作为文化表达:反映并影响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价值观。
跨文化交流:电影作为全球性媒介,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5.2 电影产业
产业链构成:制片、发行、放映三个主要环节。
市场策略:包括影片的定位、宣传、衍生品开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