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宇 / 恆河出版社 / 2017年01月24日
本书《臺灣、跨國與自我的主體:日記電影研究》由李明宇所著,深入探讨了日记电影的内涵与外延。通过与国际知名日记电影创作者及电影学者的访谈,本书试图解答“什么是日记电影”这一核心问题。同时,作者也通过与台湾日记电影创作者的对话与论述,以及欧美日记电影的比较研究,全面展现了日记电影的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本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日记电影知识,还揭示了日记电影在跨国与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独特魅力,对于理解当代电影艺术与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动机
研究背景:探讨台湾电影中的日记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叙事形式。
研究动机:分析日记电影如何反映台湾本土及跨国文化背景下的主体性建构。
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深入理解日记电影的创作手法与主题内涵。
研究问题:这类电影如何通过个体视角呈现台湾社会的多元面貌?
1.3 研究方法与范围
研究方法:采用文本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
研究范围:限定在台湾制作且具有明显日记性质的剧情长片。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 日记电影的定义与发展
定义:以日记体形式叙事的电影,强调真实性与个人视角。
发展:从早期实验电影到当代剧情片中的广泛应用。
2.2 台湾电影中的主体性探讨
本土化的自我表达:电影作为文化认同的工具。
跨国的文化交织:探讨全球化影响下的台湾电影景观。
2.3 文献回顾与展望
电影理论:分析电影语言如何塑造主体性。
文化研究:考察电影与社会现象、历史变迁的关系。
第三章:台湾日记电影的类型与风格
3.1 类型化趋势
纪录片与剧情片的融合:记录生活的同时融入故事性元素。
个人与集体的交织:展现个体经验的社会关联。
3.2 风格化特点
第一人称的视角: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与真实感。
非线性叙事结构:打破传统时间线,创造新的叙事体验。
3.3 艺术与商业的平衡
艺术电影的探索:对电影形式的创新尝试。
商业元素的考量:吸引更广泛观众群体的市场策略。
第四章:台湾日记电影的主题与意义
4.1 社会现实的反思
个体经历与社会结构的对话:电影中的社会批判与反思。
边缘群体的发声:为被忽视的人群提供表达平台。
4.2 内心世界的挖掘
情感表达的真实性:探索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成长的痛苦与喜悦:描绘个体成长的过程与转变。
4.3 文化认同的探索
本土文化的珍视:强化民族文化自信。
跨文化的影响与交流:展示台湾在全球文化互动中的位置。
分析了台湾日记电影的多种形式与深刻主题。
探讨了这类电影在艺术表达与文化研究中的价值。
第五章:结论
5.1 研究成果总结
5.2 研究限制与未来方向
研究局限:可能存在的样本偏差或理论应用的局限性。
未来方向:扩展研究视野,包括更多国际化背景的日记电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