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罗兰·巴特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6年07月01日
《恋人絮语》是法国著名理论家罗兰·巴特于1975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开设恋爱讨论课的结晶。该书以德国文豪歌德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为基础,深度剖析了恋爱中的种种情态与心理。巴特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引领读者探索恋爱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揭示了恋爱中人们的内心世界与情感纠葛。这本书不仅是对《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独特解读,更是对恋爱现象的深入思考和剖析,适合对恋爱心理、文学批评以及罗兰·巴特思想感兴趣的读者阅读。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恋爱的本质,以及人们在恋爱中的种种表现和情感变化。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恋人絮语的定义与形式
1.1 定义
私人言语:不同于公共话语,它是恋人之间特有的私密交流方式。
情感的表达:恋人絮语是情感的直接流露,是爱情体验的一部分。
1.2 形式
日常对话:日常的相互诉说,喜怒哀乐的小细节。
内心独白:独自一人时对恋人的思念和想象。
书面表达:信件、日记、诗歌等形式的情感记录。
1.3 功能
亲密关系的维系:增强了恋人间情感的连结。
自我探索:通过表达情感来认识和理解自己。
第二章:恋人絮语的主题
2.1 爱与被爱的渴望
追求与征服:恋爱初期的追逐游戏。
依赖与独立:在爱情中寻找平衡。
2.2 情感的波动
激情与厌倦:情感的起伏变化。
期待与失望:对未来的憧憬与现实的落差。
2.3 身体的表达
情色语言:对身体接触和性爱的描述。
身体符号:服饰、发型等身体外在语言。
第三章:恋人絮语的社会文化背景
3.1 社会规范的制约
爱情的理想化:社会对爱情的期望和规范。
角色的扮演:在恋情中符合社会角色的压力。
3.2 文化差异的影响
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不同文化背景下情感的表达差异。
禁忌与自由:文化对恋人絮语内容和形式的限制。
第四章:恋人絮语的个人心理分析
4.1 自我形象的构建
恋人的镜像作用:在对方的眼中看到自己的形象。
自恋与自卑:通过恋人的评价来确认自我价值。
4.2 情感的心理机制
防御与投射:将自己的不安投射到对方身上。
幻想与现实:在恋爱中的幻想成分及其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