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 / 希望出版社 / 2010年01月01日
《幻想即现实》是曾奇峰的作品,深度剖析了人性的多面性。书中强调,每个人都是自然之子,无需以自我牺牲的方式去善待他人。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复杂且充满优缺点的混合体,我们必须接纳并理解自身的全部,包括优点和弱点。通过这样的理念,曾奇峰鼓励读者勇敢面对现实,同时也欣赏并珍视内心的幻想世界。因为他认为,幻想并不总是逃避现实的手段,它也可能是我们理解、处理现实的一种方式,甚至是推动我们向前的一种动力。总的来说,《幻想即现实》是对人性的一次深入探讨,提醒我们既要立足现实,也要珍视内心的幻想,以达到更全面、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心理学视角下的幻想与现实
1.1 幻想是心灵的自我保护机制
关键点一:幻想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有助于缓解现实压力。
关键点二:通过幻想,人们能够在不实际采取行动的情况下探索可能的未来。
1.2 幻想与现实的界限
关键点一:幻想并不总是与现实完全割裂,有时它是现实的一种延伸。
关键点二:区分幻想与现实的能力是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章:幻想的类型及其作用
2.1 被动的幻想与主动的幻想
关键点一:被动的幻想通常是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而主动的幻想是有意识的创造。
关键点二:主动的幻想可以成为艺术、科学和日常创造力的源泉。
2.2 建设性幻想与非建设性幻想
关键点一:建设性幻想促进个人成长和目标实现。
关键点二:非建设性幻想可能导致逃避现实和消极行为。
第三章:幻想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3.1 幻想作为治疗工具
关键点一:治疗师可以利用患者的幻想来揭示其内心的冲突和欲望。
关键点二:通过分析幻想,个体可以获得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入理解。
3.2 幻想与愿望实现的悖论
关键点一:虽然幻想可以满足愿望,但过度依赖幻想可能阻碍现实中的行动。
关键点二:治疗的过程帮助患者将幻想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行动和改变。
第四章:如何平衡幻想与现实
4.1 认知重构技巧
关键点一:学习识别不合理或有害的幻想模式。
关键点二:采用更健康、更积极的思维方式替换旧有的幻想模式。
4.2 现实导向的行为训练
关键点一:通过行为实验逐步将幻想融入现实生活。
关键点二:建立现实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