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菲利普·津巴多、[美] 迈克尔·利佩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07年11月01日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是一部深入探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由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和迈克尔·利佩共同撰写。本书在津巴多教授畅销书《心理学与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心理学在态度形成和改变中的重要作用。书中详细分析了社会影响对个体态度的塑造与转变,揭示了各种社会因素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观念和行为。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深入了解态度改变的心理机制,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心理学原理,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应对社会影响,实现自我成长与提升。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社会影响的科学
1.1 社会心理学视角
定义: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心理与行为变化。
核心议题:态度、信仰、价值观如何形成、维持和改变。
社会影响:来自他人的信息、期望和要求如何塑造我们的行为和态度。
1.2 社会影响过程
从众: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个人意见,采纳大多数人意见的行为。
服从:权威指令下的行为顺从。
说服:通过论证、推理等方式改变他人信念或态度的过程。
社会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后果而获得新的行为模式。
第二章:认知失调理论
2.1 理论提出
费斯廷格:当个体行为与态度不一致时,会产生心理不适,即认知失调。
减少失调的动机:个体寻求通过改变行为、态度或新的信息来减轻失调。
2.2 减少认知失调的策略
选择性暴露:倾向于接触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
解释偏差:对模糊信息作出符合自己观点的解释。
行为合理化:为自己的行为寻找正当的理由或借口。
第三章:社会影响的方式
3.1 信息性影响
规范性影响:个体为获得他人的接受或认可而改变态度或行为。
信息性影响:个体根据他人提供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信念和态度。
3.2 规范性社会影响
遵守群体规范:为了不被排斥或惩罚而遵从群体规则。
遵从权威:出于对权威合法性的认可而服从其命令。
3.3 自我概念的影响
自尊动机:维护自我概念的稳定性和积极评价。
自我归因:解释行为原因时,倾向于内部或外部归因。
第四章:说服的原理
4.1 说服的路径
中心路径:基于逻辑分析和深入思考的说服。
外围路径:依赖表面线索如演讲者的吸引力而非内容的深度。
4.2 说服的要素
源说服者:可信度、吸引力等特质影响说服力。
信息内容:质量、清晰度和相关性是关键因素。
接受者特性:原有态度、情绪状态和动机影响说服效果。
4.3 反驳与免疫
反驳论点:预先暴露于反对意见可增强对后续信息的抵抗力。
免疫力提升: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来抵御不合理的说服尝试。
第五章:群体影响与决策
5.1 群体极化现象
极端观点的形成:群体讨论往往会强化成员的已有观点。
风险转移:群体决策可能比个人决策更冒险。
5.2 群体思维问题
思维狭隘:缺乏多样性和批判性思考导致的决策失误。
集体决策的优化:引入新的信息和观点,鼓励批判性思维。
5.3 从众与独立
独立性缺失:过分依赖群体意见,个体判断力下降。
从众适度:在某些情境下,适度的从众可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