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践耳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2015年07月01日
《朱践耳创作回忆录》是作曲家朱践耳的自述性回忆录。书中,朱践耳深情地回顾了自己的音乐创作历程,从早年的求学经历到成为一代音乐大师,其间的艰辛与欢乐、探索与突破都历历在目。他不仅分享了自己的音乐理念与创作技巧,更透过音乐,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风貌。朱践耳的音乐作品一直以其深厚的民族底蕴和独特的创新精神而著称,而这本书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近距离了解这位音乐巨匠的机会。通过阅读《朱践耳创作回忆录》,读者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朱践耳的音乐世界,更能感受到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这是一本关于音乐、关于艺术、更关于人生的珍贵书籍。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早期生活与音乐启蒙
1.1 童年时光
家庭教育:父母重视传统教育,对朱践耳的管教严厉。
音乐初体验:小学时期,通过学校合唱团接触到音乐,引发兴趣。
1.2 音乐学习与成长
音乐学院附小: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学习,正式接触系统音乐教育。
作曲家之梦:受到贺绿汀等音乐家影响,立志成为一名作曲家。
第二章:探索与成熟
2.1 上海音乐学院时期
作曲学习:在丁善德门下学习作曲,深入理解西方古典音乐。
民族音乐影响:开始研究中国民间音乐,寻找中西方音乐的结合点。
2.2 早期作品与风格形成
《节日序曲》:展现了对交响乐队的理解和掌控能力。
《英雄的诗篇》:尝试将中国革命历史题材融入音乐创作。
第三章:流亡与重生
3.1 西南联大时期
战火中的音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依然坚持音乐教学和创作。
文化交流:接触到了更多的中西文化交融的机会。
3.2 重返上海
音乐事业的复兴:上海解放后,重返音乐工作岗位,创作活跃。
重要作品:《第二交响曲“战争与和平”》展现了朱践耳深刻的人道主义思考。
第四章:变革与创新
4.1 实验性作品的尝试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采用无调性和十二音技法,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无调性音乐作品。
对传统的反思: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和表现手法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创新。
4.2 晚期作品与深思
《第九交响曲》:通过音乐表达了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理解。
对未来的期许:朱践耳在书中提到,他期待中国的音乐能够走向世界,与世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