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马丁·海德格尔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4年09月01日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代表作,于1926年完成并于次年出版。这本书被誉为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对后来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海德格尔在书中探讨了存在的意义,深入剖析了时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观点。他认为,存在不是一种简单的实体或物质,而是一种更为复杂、更为动态的现象。时间也不是一种抽象的、独立的存在,而是与存在紧密相连,互为依存。这本书的思想深邃、语言晦涩,需要认真阅读和理性思考才能领悟其精髓。但是,一旦领悟,它将会对读者的哲学观念、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深远的影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存在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引言
1.1 存在的意义问题
存在问题的重要性: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哲学忽略了存在的问题,而它却是理解人类与世界关系的核心。
存在的遗忘:自柏拉图以来,西方哲学对存在的研究被对象化的思维方式所遮蔽,导致了存在的遗忘。
现象学的转向:海德格尔提出应通过现象学的方法来重启对存在问题的探讨。
1.2 现象学方法
回到事情本身:现象学的口号,即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直面事物显现的方式。
解释学的循环:理解与解释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结构,理解是从整体到部分,又是从部分返回到整体。
第二章:时间性
2.1 时间作为理解存在的视野
时间的先天性:时间不依赖于其他存在者,而是存在理解的先决条件。
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提出“存在的意义就是时间”,存在的展开即是时间的展开。
2.2 时间性的三种绽出样式
未来:向着可能性的存在,是人筹划自身的方向。
过去:已被经历的存在,构成了人现在的背景和历史。
现在:当下即是的把握,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过渡。
第三章:在世存在
3.1 世界之为世界
世界概念:世界是存在的敞开状态,是人们生活实践的场所。
上手状态:日常工具在我们使用它们时处于我们的注意之外,是“上手”状态。
3.2 在世存在的结构
操心:人是通过操持(与他人打交道)和操劳(与物打交道)而在世存在的。
烦神:与他人共在的烦扰和焦虑,构成人的生存状态。
第四章:沉沦与超越
4.1 非本真状态
沉沦:人们常处于平均状态,逃避自我选择和决定,这是非本真的生活。
闲言**、**好奇**、**两可:沉沦的具体表现,构成了日常生活的主要特征。
4.2 本真状态的回归
惧死:面对死亡的真切体验能够唤醒个体的本真存在。
向死而生:意识到必然一死,人开始认真筹划自己的生命,实现生命的本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