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07年10月01日
《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一书由李泽厚撰写,深入剖析了康德哲学的思想精髓及其发展脉络。书中首章即指出,康德哲学可视为法国革命在德国的理论投影,其《纯粹理性批判》虽文风刻板,却深刻反映了当时时代的思潮。康德哲学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李泽厚通过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康德哲学的窗口,同时也揭示了康德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紧密联系。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康德哲学及其时代背景的读者来说,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康德哲学的内涵与价值,从而为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目录
[导言](#导言)
[第一章:康德哲学的历史背景](#第一章康德哲学的历史背景)
[1.1 启蒙运动的影响](#11启蒙运动的影响)
[1.2 近代哲学的转变](#12近代哲学的转变)
[第二章:康德的先验感性论](#第二章康德的先验感性论)
[2.1 空间与时间的先天性](#21空间与时间的先天性)
[2.2 先验感性论与经验实在论](#22先验感性论与经验实在论)
[第三章:康德的先验逻辑](#第三章康德的先验逻辑)
[3.1 先验分析论](#31先验分析论)
[3.2 先验辩证论](#32先验辩证论)
[第四章:康德的实践理性](#第四章康德的实践理性)
[4.1 实践理性的公设](#41实践理性的公设)
[4.2 实践理性与道德形而上学](#42实践理性与道德形而上学)
[结论](#结论)
导言
第一章:康德哲学的历史背景
1.1 启蒙运动的影响
理性主义的崛起: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是理解世界的关键,促进了科学和哲学的发展。
经验主义的挑战:经验主义对知识来源的看法影响了康德对认识的看法。
1.2 近代哲学的转变
从本体论到认识论:近代哲学的关注焦点从世界的本质转向了认识世界的方法。
唯理论与经验论的调和:康德试图在唯理论和经验论之间找到折中的道路。
第二章:康德的先验感性论
2.1 空间与时间的先天性
空间与时间的先验性:康德认为空间和时间是我们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先验唯心主义:空间和时间不是客观事物的属性,而是我们感知事物的前提条件。
2.2 先验感性论与经验实在论
经验实在性的确认:尽管感性的先验形式存在,但康德确认了我们经验世界的实在性。
物自体与现象的二分:康德区分了不可知的物自体与可知的现象界。
第三章:康德的先验逻辑
3.1 先验分析论
概念的先验演绎:康德探讨了概念的渊源以及如何通过先验演绎来证明其合法性。
判断力的范畴:判断力作为连接理解力和感性的桥梁,其范畴是先验的。
3.2 先验辩证论
先验幻象的揭示:康德揭示了理性追求无限和统一时所产生的先验幻象。
理性的界限:康德限定了理性的使用范围,避免了超越经验的思辨。
第四章:康德的实践理性
4.1 实践理性的公设
自由的公设:自由作为实践理性的基石,是道德行为可能的前提。
不朽与神性的公设:为了道德实践,康德提出了不朽和神性的公设。
4.2 实践理性与道德形而上学
道德律的普遍性:康德认为道德法则应具有普遍性,不依赖个人的欲望或对象。
目的王国:康德提出了目的王国这一理念,体现了道德的终极目标。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