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L. Watson、Evelyn Sakakida Rawski 合编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1988年11月01日
《Death Ritual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一书由James L. Watson与Evelyn Sakakida Rawski合编,深入探讨了中国晚期帝国时代(1500-1911)至现代时期的死亡仪式。尽管在这一时期,中国因民族、语言和地域差异而分裂,但死亡仪式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显示出了惊人的连续性和多样性。本书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民族志研究,揭示了死亡仪式如何与中国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及其在面对现代化和全球化压力时如何演变和适应。这本书不仅为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也为普通读者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涵提供了新的视角。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引言
章节内容:介绍死亡仪式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及其变迁。
关键点:
死亡仪式作为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的反映。
晚清和现代中国死亡仪式的比较研究。
研究方法与材料的多样性。
第一章:晚期帝制中国的死亡仪式
1.1 传统死亡仪式的概述
内容:描述传统中国社会中死亡仪式的标准流程。
关键点:
停丧、成服、除服等阶段的详细过程。
家庭和社会在仪式中的作用。
阴阳两界的信仰与仪式的关联。
1.2 晚期帝制中的变化
内容:探讨晚清时期死亡仪式的新趋势和变化。
关键点:
受到西方影响的丧葬改革。
社会阶层与死亡仪式的多样化。
城市化对传统死亡仪式的冲击。
第二章:现代中国的死亡仪式
2.1 共和国时期的变革
内容:分析民国时期死亡仪式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点:
新文化运动中传统仪式的批判与改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丧葬政策的变动。
2.2 当代中国死亡仪式的现状
内容:描述当代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死亡仪式实践。
关键点:
社会经济发展对死亡仪式的影响。
城市与农村的丧葬差异。
现代科技在丧葬活动中的应用。
第三章:比较视野下的死亡仪式
3.1 晚期帝制与现代的比较
内容:对比两个时期死亡仪式在形式、内容上的异同。
关键点:
传统与现代死亡仪式的连续性与发展性。
社会变迁与文化传统的关系。
3.2 跨文化的视角
内容:从跨文化的角度审视中国死亡仪式的特点。
关键点:
与其他文化中死亡仪式的共通与相异之处。
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死亡仪式的未来走向。
章节内容:总结书中论点,提出对中国死亡仪式研究的未来展望。
关键点:
强调死亡仪式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对丧葬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对未来研究方向和方法的建议。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