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奎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3年05月01日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一书由杨奎松所著,深入探讨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在政治变革中的角色与命运。书中指出,这些知识分子怀揣救国救民的理想,积极投身政治,却往往在政治漩涡中挣扎、受挫。杨奎松通过详实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知识分子与政治的复杂关系,以及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无奈与悲情。这本书不仅是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历史回顾,更是对当代社会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在追求理想与关怀社会的同时,也要审视自身的处境与局限。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引言
概述:介绍书籍的主旨,探讨1949年前后知识分子的政治选择及其心路历程。
关键点:
1949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对知识分子产生了深刻影响。
书生与政治的关系在历史上有着复杂的表现。
本书通过个案研究,深入分析特定时期知识分子的行为与思想。
第二章:书生的时代背景
主要内容:描述1949年前后的国内外政治环境。
小节:
**国内政治局势**:国共内战的紧迫形势,国家前途的不确定性。
**国际冷战格局**:东西方阵营的对立,对中国的影响。
**文化教育的变迁**:教育制度的改革,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变化。
关键点:
政治环境对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和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
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第三章:代表人物的个案研究
主要内容:通过几位典型知识分子的经历,展示他们在政治变革中的选择和转变。
小节:
**胡适**:自由主义者的坚持与妥协。
**冯友兰**:哲学家的自我改造与新思想的探索。
**傅雷**:文艺批评家的悲剧命运与个人抗争。
关键点:
每个人物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书生的理想与现实政治的冲突。
知识分子的政治态度与其个人命运紧密相关。
第四章:观念与选择的背后
主要内容:分析知识分子政治选择背后的动机、信念和价值观。
小节:
**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不同观念的交锋与实际表现。
**传统与现代**:儒家思想与现代政治的交汇与挑战。
**个人与国家**:个人主义的追求在政治大局面前的考量。
关键点:
知识分子在追求个人理想与适应政治现实之间的挣扎。
不同的观念信仰如何影响他们的政治决策。
第五章:结论
概述:总结全书的主要发现和观点,对知识分子与政治关系进行深入反思。
关键点:
1949年前后知识分子的政治选择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知识分子的“关怀”既是个人情感的体现,也是历史责任的担当。
书生的政治参与是复杂的历史景观,需要全面理解其动因与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