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非易 / 远流出版公司 /
《台湾电影:政治、经济、美学(1949-1994)》一书由卢非易撰写,该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台湾电影在1949年至1994年间的政治、经济和美学三大层面。通过借鉴J. Monaco、R.C. Allen、D. Gomery、K. Thompson、D. Bordwell等学者的论述方法,作者将电影艺术与社会背景紧密相连,揭示了台湾电影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的变迁与发展。书中详细分析了政治因素对电影产业的影响,经济环境对电影制作的制约与推动,以及美学观念在电影创作中的体现。该书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料,也为电影爱好者展现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台湾电影世界。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1.1 台湾电影的历史背景
**关键点1**: 1949年起,两岸分治,台湾电影开始在政治、经济和美学的多重影响下发展。
**关键点2**: 台湾电影的早期发展受到上海电影传统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
**关键点1**: 分析台湾电影如何反映和影响1949年至1994年的社会政治变迁。
**关键点2**: 采用历史研究法,结合政治、经济和美学理论。
第二章:政治影响下的台湾电影(1949-1979)
2.1 白色恐怖时期的电影审查制度
**关键点1**: 描述1949年至1960年代的“白色恐怖”期间,政府对电影的严格审查和控制。
**关键点2**: 电影成为政治宣传工具,审查和批准制度限制了创作自由。
2.2 健康写实主义电影与传统戏曲电影
**关键点1**: 介绍健康写实主义电影,强调其现实主义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关键点2**: 传统戏曲电影在台湾的发展及其与政治文化的关联。
第三章:经济转型与台湾新电影(1980s)
3.1 台湾经济的起飞与电影市场开放
**关键点1**: 探讨1980年代台湾经济的高速增长对电影产业的积极影响。
**关键点2**: 分析电影市场的逐渐开放和好莱坞电影的竞争。
3.2 台湾新电影运动
**关键点1**: 概述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发展历程,强调其在艺术上的创新和影响力。
**关键点2**: 分析新电影代表人物如侯孝贤和杨德昌的作品特点。
第四章:美学探索与社会关怀(1990s)
4.1 后现代主义与多样化题材
**关键点1**: 讨论后现代主义在台湾电影中的体现和其对电影风格的影响。
**关键点2**: 电影题材的多样化和深度探讨,如同性恋题材和反体制影片。
4.2 社会关怀电影的代表作品
**关键点1**: 分析如《悲情城市》等作品如何通过电影表达对台湾社会的深刻思考。
**关键点2**: 电影作为社会运动的一部分,如何推动社会变革。
第五章:结论
5.1 台湾电影的政治、经济、美学互动
**关键点1**: 总结台湾电影中政治、经济和美学三个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关键点2**:台湾的,电影是台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