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超法师 讲述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9年07月01日
《佛学基本知识》是由广超法师讲述的一本入门佛学读物。该书的内容源于1985年广超法师应其剃度恩师宏船老和尚之邀,在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图书馆为初级佛学班学员所作的开示。书中系统而简明地阐述了佛教的基本理念、修行方法和核心教义,旨在帮助初学者建立正确的佛学知识框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修行打下坚实基础。广超法师以其深厚的佛学素养和生动的讲述方式,使得这本书成为佛学爱好者及初学者的极佳入门指南,无论是对于佛教的基本概念还是修行实践,都提供了全面而清晰的指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佛教的起源与基本概念
1.1 佛教的起源
创始人:释迦牟尼佛
时间:公元前6世纪
地点:古印度迦毗罗卫国
1.2 佛教的基本教义
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1.3 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初期传播:由印度向斯里兰卡、缅甸等地传播
大乘佛教:公元1世纪,强调菩萨理念,普度众生
小乘佛教:传播至东南亚及南亚地区,注重个人修行
第二章:佛教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2.1 世界观
三界六道:欲界、色界、无色界;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因缘果报:事物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
2.2 人生观
五蕴无我:色、受、想、行、识五蕴合成,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我
轮回转世:生命死后投胎转世,受前一生命业力影响
第三章:佛教的修行方法与目标
3.1 修行方法
戒、定、慧:持戒、修定、发慧,是佛教修行的三个步骤
禅修:通过静坐等方式培养专注力,达至心灵清净
3.2 修行目标
涅槃:彻底解脱生死轮回的终极境界
成佛:达到圆满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具足慈悲与智慧
第四章:佛教的现代社会价值
4.1 心灵健康
减压:佛法提供心灵慰藉,帮助现代人减轻精神压力
和谐社会:佛教倡导慈悲与包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2 文化交流
东西交融:佛教作为东方文明的一部分,对西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多元共存:佛教强调尊重其他信仰,推动宗教多元化
第五章:佛教与艺术
5.1 佛教建筑
寺庙风格:中轴线对称布局,体现庄重与宁静
佛像雕塑:展现佛陀及其弟子慈悲庄严的形象
5.2 佛教绘画
壁画与唐卡:描绘佛教故事和尊像,用于教化与供奉
禅意水墨:中国山水画中融入佛教哲理,表现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