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民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2年03月01日
《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一书由朱汉民所著,深入探讨了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发展脉络和内在联系。该书主要采用“内在理路”的解释方法,透彻地阐述了玄学与理学的相互关联及其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性。作者通过严谨的学术分析和深入的研究,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全面而清晰的玄学与理学思想体系。这本书不仅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传统文化的新视角。整体而言,该书是一部关于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研究的力作,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背景介绍:阐述玄学与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研究目的:探索玄学与理学思想的学术脉络,理解其在中国哲学发展中的贡献。
1.2 研究方法与范围
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学、哲学史、比较哲学等研究方法。
研究范围:限定在魏晋玄学与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
第二章:玄学的发展与形成
2.1 玄学起源
名词解释:玄学即“玄远之学”,探讨宇宙根本原理。
早期发展:受道家影响,何晏、王弼提出“以无为本”的本体论。
2.2 竹林七贤与玄学
名士风流:嵇康、阮籍等人生活态度与哲学思想的结合。
自然理念:强调顺应自然,反对世俗礼法。
第三章:理学的兴起
3.1 儒学的挑战与回应
汉末儒学危机:儒学受到道教、佛教的冲击。
道统重建:周敦颐、邵雍等人力图重振儒学。
3.2 理学的本体论建构
程颢、程颐:提出“理”作为万物本原和道德准则。
理一分殊:阐述了普遍原理与现象界具体事物的关系。
第四章:玄学与理学的融合与冲突
4.1 二者学术的共同点
形上追求:都关注宇宙本体和道德价值。
修养方法:均强调内心体悟和实践道德。
4.2 学术争议与辩论
无极太极之争:周敦颐与陆九渊关于宇宙生成的辩论。
性善恶论:朱熹与陆九渊关于人性问题的不同见解。
第五章:玄学与理学的影响与流变
5.1 对后学的启示
心学和气学:王阳明、王夫之等人对玄学、理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实学思潮:明清时期注重实用、实证的学术倾向。
5.2 当代学术价值
哲学反思:提供对中国哲学独特思维方式的深入理解。
文化交流:促进中国哲学与世界其他哲学传统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