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 C. Martin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3年09月01日
《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是Robert C. Martin的经典之作,为软件开发人员、项目经理及领导者提供了解决最棘手问题的实用指南。本书深入阐述了敏捷软件开发的核心原则和模式,并通过实践案例加以说明。Martin强调团队合作、持续改进和适应变化的重要性,提倡简洁、清晰的代码和测试驱动开发。他还介绍了一系列敏捷开发工具和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本书不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本实践指南,适合所有希望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的读者阅读。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敏捷软件开发的精髓,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提升整个团队的开发能力和项目成功率。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敏捷实践
1.1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重视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可用的软件:强调交付具有可用性的软件的重要性。
客户合作:与客户紧密合作以快速响应变化。
响应变化:敏捷开发对变更的响应是灵活的。
1.2 敏捷原则
持续交付:频繁地交付有价值的软件。
面向变化:拥抱需求变更,及时适应。
提升效率:通过自动化测试减少返工。
协作精神:团队内部应相互信任和支持。
第二章:极限编程概述
2.1 极限编程实践
持续集成:代码变更后立即进行集成。
测试驱动开发:先写测试,后写功能代码。
配对编程:两人共同工作于同一段代码。
2.2 极限编程的原则
简洁性:保持设计简单,避免不必要的复杂性。
反馈:持续获取并利用反馈来改进。
勇气:敢于面对困难,做出正确决策。
第三章:重构
3.1 重构的目的
提高代码质量:消除重复代码,提升可读性。
简化设计:使软件结构更加清晰。
3.2 重构的技术
提取方法:将大型方法拆分为小的方法以提高可读性。
重命名变量:使用明确和表达性强的变量名。
移动特性:将责任移至更合适的地方。
第四章:测试
4.1 测试驱动开发(TDD)
编写失败的测试:先编写无法通过的测试。
使测试通过:编写足够的代码使测试通过。
重构代码:移除冗余,优化设计。
4.2 持续集成测试
自动化测试:构建过程中包含自动化测试。
早期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减少修复成本。
第五章:设计模式
5.1 工厂模式
抽象创建过程:通过公共接口创建对象。
封装变化:隔离影响对象创建的因素。
5.2 观察者模式
一对多关系:一个变化通知多个观察者。
解耦对象间依赖:让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独立变化。
第六章:敏捷项目管理
6.1 迭代计划
任务分解:将工作分解为可管理的任务。
迭代目标设定:每迭代周期设定明确目标。
6.2 故事点估算
相对大小估算:使用故事点进行工作量评估。
团队协作:全体团队成员参与估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