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约翰·伯格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7年09月01日
《观看之道》是由英国作家约翰·伯格所著,初版于1972年。这本书主要探讨了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观看艺术的方式以及艺术对人们的刺激与影响。它不仅仅是一本谈论艺术的小册子,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在书中,伯格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因素对艺术创作和接收的影响。这本书对于那些热爱艺术、追求艺术之真谛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通过阅读《观看之道》,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艺术的本质,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观看的方式
1.1 视觉语言
观看即解读:伯格提出,观看一幅画不仅仅是直观感受,更是一种解读过程。
视觉语言:图像中的形式、色彩和线条构成了一种可解读的视觉语言。
1.2 作品与观者的关系
作品的多义性:艺术作品的意义并非固定不变,观者的经验和背景会赋予其不同的解读。
观者的主动参与:观者在观看时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到作品的解读中。
第二章:女性作为被观看的对象
2.1 男性目光与女性形象
男性凝视:女性在艺术作品中常被描绘为男性的观赏对象,反映了男性主导社会的权力结构。
女性的自我认同:这种被观看的视角影响了女性的自我认知和身份构建。
2.2 打破传统的女性形象
女性艺术家:女性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从女性视角出发的观看方式。
重新定义美:伯格呼吁重新定义美的标准,打破对女性身体的刻板印象。
第三章:阶级、财产与艺术
3.1 艺术与阶级文化
艺术作为阶级的标志:艺术作品常常反映出创作时所属社会阶级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赞助与收藏:艺术的赞助和收藏也是阶级权力的一种体现。
3.2 消费主义下的艺术品
艺术与商品:在现代消费社会中,艺术品也成为了商品,其价值受到市场和资本的操纵。
第四章:广告中的想象
4.1 广告与幻象
创造需求:广告通过视觉手段创造的幻象来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
性别角色:广告中也常常出现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影响人们的社会期望和行为。
4.2 广告的视觉说服技巧
色彩与形式:广告中使用特定的色彩和形式来吸引注意力、传达情感。
叙事手法:通过故事化手法来增强广告信息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第五章:艺术的政治性
5.1 艺术与意识形态
艺术反映社会:艺术作品总是与产生它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紧密相关。
意识形态的反映与塑造:艺术既反映了现有的意识形态,也可能帮助塑造新的意识形态。
5.2 艺术与社会变革
激进的艺术实践:一些艺术家使用他们的作品作为社会和政治变革的催化剂。
艺术与革命:伯格通过历史案例分析,展示了艺术如何在特定历史时期与社会运动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