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 / 新世界出版社 / 2004年01月01日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时的英文讲稿整理而成,该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思想。冯友兰先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包括儒家、道家、墨家等多个学派的思想,并通过比较中西方哲学的异同,揭示了中国哲学的独特魅力。此书不仅对于了解中国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启迪读者的思维,拓宽视野。作为一部经典的中国哲学入门读物,《中国哲学简史》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和推崇,是了解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必读之作。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领略中华文化的瑰丽多彩。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中国哲学的精神
1.1 中国哲学的背景
历史背景:中国哲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文化背景:哲学思想受到农耕文化、宗法社会的影响。
1.2 中国哲学的特点
统一性:各家学说虽异,但都致力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问题。
实践性:中国哲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强调知行合一。
和谐性:追求与自然、社会和人的内心的和谐。
第二章:易经与道家
2.1 易经的哲学
阴阳变化:易经强调阴阳互补和变化的普遍性。
天人合一:易经主张人应顺应自然的规律。
2.2 道家的思想
无为而治:老子提倡的无为并非消极,而是顺应自然的态度。
道法自然:道即自然法则,人应当遵循自然之理。
第三章:儒家与墨家
3.1 儒家的道德观
仁者爱人:孔子提出的仁是儒家的核心道德。
中庸之道:儒家追求适度和平衡的生活态度。
3.2 墨家的兼爱非攻
兼爱无私:墨子提倡不区分亲疏的爱。
非攻和平:反对战争,倡导和平共处。
第四章:法家与名家
4.1 法家的法治观念
法大于权:商鞅等法家人物强调法的普遍性和权威性。
集权统一:韩非主张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4.2 名家的辩论技巧
名实辨析:公孙龙等名家通过辩论来分析名称与实质的关系。
逻辑推理:名家运用逻辑推理论证观点。
第五章:佛教与中土融合
5.1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禅宗心性论:禅宗强调内心觉悟,不依赖经典和教义。
净土宗信仰:净土宗推广简单信仰,念佛往生。
5.2 中印哲学的融合
哲学交流:中国哲学吸收佛教理念,如空性、因果。
文化交融: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