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云翔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2年01月01日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一书由阎云翔撰写,他通过自身丰富的生活经历,深入剖析了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进程。阎云翔曾在中国北方农村与乡民共同生活,亲身体验了农村社会的变迁,后又在国内外顶尖学府深造,形成了跨文化的独特视角。书中,他详细阐述了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个体如何逐渐摆脱传统束缚,追求自我实现和价值认同。这一过程既带来了社会活力和创新,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挑战。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个体化趋势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前言
**研究背景**: 阎云翔通过对下岬村的长期观察,试图理解中国社会个体化的过程及其对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影响。
**研究方法**: 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深入观察和访谈村民的生活变迁。
第一章:导论
1.1 研究主题
**个体化**: 社会原子化、个人崛起的过程,强调个体从传统社会结构和家庭关系中解放出来。
**中国经验**: 与西方个体化进程不同,中国个体化受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国家政策的深刻影响。
1.2 学术对话
**回应经典理论**: 对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滕尼斯的共同体与社会等理论在中国语境下的适用性进行探讨。
**批评新自由主义个体化理论**: 指出现代化理论过于强调个体自由和市场逻辑,忽视了中国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变迁。
第二章:家庭、亲属与个人
2.1 家庭结构的变迁
**父母权威下降**: 经济独立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年轻一代对父母的依赖减少。
**个人中心的家户结构**: 家庭成员更加关注个人利益,家庭关系更趋向于平等和个人中心。
2.2 婚姻与亲密关系的个体化
**情感与物质的重新权衡**: 婚姻不再仅仅是经济和社会关系的结合,更多基于爱情和个人感情。
**离婚率的上升**: 个人实现和幸福的追求超越了传统的婚姻束缚。
第三章:教育、流动与个人发展
3.1 教育作为个体化的工具
**现代教育的推广**: 教育成为个体向上流动和社会地位获得的重要途径。
**个性化教育的趋势**: 学生在课程选择和学习方式上拥有更多自主权。
3.2 人口流动与社会网络的变化
**城市化与农村人口流失**: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社会的空心化和亲族网络的弱化。
**弱关系的重要性**: 城市生活中,弱关系取代了传统的强关系,为个体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第四章:社会道德与个体责任
4.1 公共道德观念的转型
**传统的伦理性道德**: 强调集体和社会的优先性。
**现代的个体化道德**: 更加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责任。
4.2 风险社会下的个体应对
**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 由国家转向市场和家庭,个体面临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个体的风险规避与自我保护**: 通过储蓄、保险等方式,个体学会在不确定的社会中寻找安全感。
**中国个体化的独特路径**: 中国社会个体化是社会主义体制、市场经济和传统文化三者互动的结果。
**个体化的未来趋势**: 提出中国可能走向一个既非纯粹的个人主义也非传统集体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第五章: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