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弗洛姆、[美国] 埃里希·弗洛姆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1年07月01日
《爱的艺术》是由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撰写的一部经典之作。自1956年出版以来,该书已被译成32种文字,并在全球范围内畅销不衰。本书深入探讨了爱的本质,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挑战。弗洛姆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爱作为一种艺术需要学习与实践的观点,强调了爱在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阅读《爱的艺术》,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爱的真谛,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爱的力量,从而收获更为丰富、美好的人生体验。这本书被誉为当代关于爱的理论的经典之作,对于追求真爱与幸福的人们具有极高的启示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爱是一门艺术吗?
1.1 爱的普遍误解
浪漫主义:将爱视为一种自然情感,不需学习和努力。
成熟的爱:需要知识和努力去实践和发展的。
1.2 爱是一种能力
技巧与素质:像其他艺术一样,爱需要特定的技能和素质。
持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学习和实践是掌握爱的艺术的必经之路。
第二章:爱的理论
2.1 爱的生物学基础
生命冲动:生物体为了生存和繁衍的内在驱动力。
性本能:作为生命冲动的一部分,对物种延续至关重要。
2.2 爱的心理学视角
弗洛伊德的影响:强调性欲在爱的中的作用。
个体化过程:个体从与母亲的共生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自我。
2.3 社会学维度
文化和社会结构: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结构影响爱的表达和理解。
爱与劳动分工:生产方式的变化影响家庭结构和两性关系。
第三章:爱的对象
3.1 兄弟之爱
人类团结:超越个人利益的对全人类的关爱。
正义感:兄弟之爱的表现之一是对社会不公的抗争。
3.2 父母之爱
母爱:无私的、无条件的爱,为孩子提供安全和滋养。
父爱:有条件的、有教育意义的爱,帮助孩子成长为独立个体。
3.3 浪漫之爱
激情的结合:浪漫之爱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性吸引和情感依赖。
理想化与现实的冲突:浪漫之爱可能因现实生活的挑战而瓦解。
3.4 自爱
健康的自恋:自爱是自尊和自我实现的基础。
自私与爱:能够自爱的人更有能力给予和接受爱。
第四章:爱的实践
4.1 理论与实践并重
认识与思考:深入理解爱的理论是实践的前提。
爱的实践:通过实际经验来深化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4.2 培养爱的能力
培养关怀、尊重和责任:爱的基本要素。
克服自恋: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他人的独立性。
4.3 克服爱的障碍
社会和文化限制:识别并挑战那些阻碍爱的自由表达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个人的恐惧和焦虑:面对和处理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焦虑,以免它们阻碍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