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生 / 中信出版社 / 2011年05月01日
《中国模式》书籍摘要: 在本书中,作者黄亚生深入探讨了被广泛讨论的“中国模式”的真实性和独特性。他质疑了是否存在一个完全独立于其他国家的“中国模式”,并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关键因素。黄亚生认为,虽然中国的“大政府+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增长,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解释。他进一步指出,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借鉴了许多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并与全球经济体系紧密相连。因此,所谓的“中国模式”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特的概念,而是与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存在相似之处。本书通过严谨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客观的视角,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引言
关键点:
背景介绍:黄亚生教授探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和独特性。
研究目的:对比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模式,分析两者的异同,并评估“中国模式”的有效性和普适性。
第二章:中国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制度选择
关键点:
历史沿革: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的历史转变。
制度选择:渐进式的经济改革,保持政治稳定的同时进行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型。
第三章: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
关键点:
增长动力:劳动力和资本投入、技术进步等因素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发展模式比较:比较中国模式与东亚模式及拉美模式的异同。
第四章:中国模式下的社会政策与教育公平
关键点:
社会政策:中国在提供基本社会保障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教育公平:分析中国教育资源的分配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影响。
第五章:中国的农村发展和土地政策
关键点:
农村变迁: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发展变化。
土地政策:土地所有权、土地流转以及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第六章:中国与印度的发展模式比较
关键点:
相似性与差异:中印两国在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社会政策等方面的比较。
发展经验:双方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结论
关键点:
中国模式的优势与挑战:评估中国模式在过去几十年中的作用及其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全球意义:讨论中国模式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启示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