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 / 上海三联书店 / 2009年12月01日
《心理类型》是荣格的重要著作,对于理解他的心理学理论具有关键作用。书中,荣格详细阐述了他的心理类型理论,这一理论是他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补充和发展。他提出了人类心理活动的不同类型,深入探讨了这些类型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通过这一理论,荣格揭示了人类心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我们理解个体差异和人类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尽管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荣格的思想却鲜为人知。因此,《心理类型》的出版对于填补这一空白,推动中国心理学界对荣格理论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从而增进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理解。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心理类型的特征
1.1 外倾与内倾
外倾型:能量流向外部世界,重视与外界的联系和互动。
内倾型:能量流向内部世界,注重内在思考和情感体验。
1.2 感觉与直觉
感觉型:依赖感官直接获取信息,重视现实具象的事物。
直觉型:关注未来的可能性和潜在的意义,通过第六感进行感知。
1.3 思考与情感
思考型:决策基于逻辑和理性分析,追求客观性和公正性。
情感型:决策受个人情感和价值观影响,寻求和谐与理解。
第二章:意识与无意识
2.1 意识的两种态度
原初意识:原始的、无差别的意识状态。
个体化意识: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成熟意识。
无意识提供对意识态度的补充和平衡,有助于人格的完整。
2.2 无意识的补偿作用
第三章:心理类型的四分法
3.1 四种心理功能
感觉思考型(ST):注重事实和逻辑分析。
直觉情感型(NF):追求理想化和人际关系。
直觉思考型(NT):善于抽象思维和战略规划。
感觉情感型(SF):重视人际关系和具体情境。
进一步细分了四种基本心理功能的阳性(主导)和阴性(辅助)表现。
不同心理类型在人际交往中的偏好和方式。
如何识别并克服由心理类型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
个人如何根据自己的心理类型进行个性化的成长。
根据心理类型指导职业选择和发展路径。
鼓励人们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类型并不固定,可以通过自我认知和发展超越限制。
实现不同心理功能的和谐共融,达到更完整和一致的人格表现。
3.2 心理类型的八种表现
第四章:心理类型与人际关系
4.1 交往的心理差异
4.2 理解的困难与误解
第五章:心理类型的实践应用
5.1 个人成长与发展
5.2 职业选择与规划
第六章:心理类型的超越与发展
6.1 超越单一类型局限
6.2 达到人格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