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霍斯特·穆勒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2023年10月01日
《魏玛德国:从共和到纳粹》一书由德国历史学家霍斯特·穆勒撰写,深入剖析了1918年至纳粹上台期间,魏玛共和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挑战与困境。书中指出,一战结束后,德国战败的阴影与《凡尔赛和约》的严酷条款,为魏玛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动荡的基础。在经济萧条、社会不满和政治分裂的背景下,纳粹党逐渐崛起,最终夺取政权。本书揭示了魏玛时期德国社会的深层次矛盾与危机,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为纳粹主义的滋生和扩散提供了土壤。对于理解纳粹上台的历史根源以及当代德国历史的连续性与断裂性,本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魏玛共和国的成立
1.1 德国的战败与革命
关键点一: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布无条件投降。
关键点二:国内经济困难,社会动荡,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关键点三: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威廉二世退位,共和国诞生。
1.2 魏玛宪法的制定
关键点一:民主思想主导下的新宪法,旨在建立一个议会民主制度。
关键点二:联邦制结构,赋予各邦较多自治权。
关键点三:对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基本权利的保障。
第二章:共和国初期的政治斗争
2.1 社会主义者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关键点一:SPD(社会民主党)和USPD(独立社会民主党)的内部矛盾。
关键点二:资产阶级政党试图稳定局势,阻止共产主义。
关键点三:卡普政变及其失败,显示了右派势力的弱点。
2.2 外部压力与国内政策的调整
关键点一:凡尔赛和约的严厉制裁对德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点二:政府为解决战争赔款问题及经济困境所采取的紧缩政策。
关键点三:国外政治势力的干预加剧了德国的内政困难。
第三章:纳粹党的崛起
3.1 纳粹党的初期活动
关键点一:希特勒被释放出狱后重建纳粹党。
关键点二:啤酒馆暴动及其后果,展示了纳粹党的极端手段。
关键点三:纳粹党在地方选举中的逐步得势。
3.2 纳粹党的全面掌权
关键点一:1933年,希特勒成为总理,开始独裁统治。
关键点二:通过《授权法》,纳粹党剥夺了议会的立法权。
关键点三:纳粹主义对司法、媒体和教育等领域的渗透与控制。
第四章:从魏玛到第三帝国
4.1 最后的民主挣扎
关键点一: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试图联合对抗纳粹。
关键点二:政治迫害和恐怖活动的加强。
关键点三:1933年底,几乎所有反对力量均遭打压。
4.2 第三帝国的建立与发展
关键点一:确立希特勒的元首制,德国退出国际联盟。
关键点二:实施种族主义政策,包括犹太人迫害计划。
关键点三:军事扩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笔。